致谢 | 第1-4页 |
郑重声明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13页 |
1 实验研究 | 第10页 |
1.1 研究类型 | 第10页 |
1.2 实验设计类型 | 第10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4 研究用药物 | 第10页 |
1.5 资料统计方法 | 第10页 |
2 材料 | 第10页 |
2.1 复创汤组成及制备 | 第10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0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10页 |
3 方法 | 第10-11页 |
3.1 样本大小估计 | 第10页 |
3.2 分组方法 | 第10-11页 |
3.3 测量指标 | 第11页 |
4 一般资料 | 第11-13页 |
4.1 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的比较 | 第11页 |
4.2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 第11-12页 |
4.3 术前30min两组患者血清EGF的含量比较 | 第12页 |
4.4 术前30min两组患者血清IL-1的含量比较 | 第12-13页 |
实验结果 | 第13-15页 |
1.术后2周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第13页 |
2.两组患者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比较 | 第13页 |
3.术前30min和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EGF的含量比较 | 第13页 |
4.术前30min和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IL-1的含量比较 | 第13-14页 |
5.术后2周两组患者子宫腔内壁组织病理切片比较 | 第14-15页 |
讨论 | 第15-19页 |
1.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作用机制 | 第15页 |
2.复创汤的立法依据、组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15-16页 |
3.表皮生长因子、白介素-1与创面修复 | 第16-17页 |
4.实验结果分析 | 第17页 |
5.复创汤促进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17-18页 |
6.结语 | 第18页 |
7.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8页 |
8.展望 | 第18-19页 |
围绝经期功血的治疗进展(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附病理切片 | 第26-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