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关键词: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KEY WORD: | 第9-10页 |
1.前言 | 第10-24页 |
·白僵菌的生物学背景 | 第10页 |
·白僵菌的分类和基本性状 | 第10页 |
·白僵菌的绿色优势 | 第10页 |
·白僵菌的杀虫机理和杀虫生物化学 | 第10-13页 |
·白僵菌的致病力及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侵染途径和致病机制 | 第12-13页 |
·白僵菌的应用和生产 | 第13-21页 |
·白僵菌应用概述 | 第13-17页 |
·白僵菌的产业化情况 | 第17页 |
·白僵菌现在的生产工艺 | 第17-18页 |
·白僵菌剂型的研究 | 第18-21页 |
·白僵菌制剂标准化的研究进展和检测方法 | 第21-24页 |
·标准化的总体要求 | 第21-22页 |
·产品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技术 | 第22-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材料 | 第24-27页 |
·供试菌株 | 第24页 |
·供试昆虫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26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6页 |
·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供试昆虫人工饲养 | 第27页 |
·供试昆虫感染饲料的配制 | 第2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7-28页 |
·菌粉样品制备和干燥保藏方式 | 第28页 |
·供试虫感染和毒力效价的确定 | 第28-29页 |
·白僵菌制剂的其他质量指标的检测 | 第29-30页 |
·标准菌株的筛选 | 第30-31页 |
·与毒力相关的几个酶的酶活性测定 | 第31-33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3-49页 |
·新鲜菌粉的萌发率 | 第34-36页 |
·不同干燥措施对标准品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保藏措施对标准品贮藏时间的影响 | 第37-39页 |
·供试虫虫龄的选择 | 第39-40页 |
·感染pH值的选择 | 第40-41页 |
·感染时间的选择 | 第41-42页 |
·处理温度的选择 | 第42-44页 |
·重复检测 | 第44-45页 |
·厂家产品检测 | 第45页 |
·液体剂型的检测 | 第45-46页 |
·其他替代和补充毒力生物测定方式 | 第46-49页 |
·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亚洲玉米螟幼虫累积死亡率与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和胞外几丁质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9页 |
4.小结与讨论 | 第49-51页 |
5.附件 (毒力测定标准程序的提出) | 第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