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运行与维修论文

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2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4页
     ·内燃机冷却系统第15页
     ·内燃机冷却液及其缓蚀剂第15-19页
     ·内燃机冷却液标准第19-21页
     ·内燃机冷却液的检验第21-23页
     ·穴蚀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课题来源第24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空蚀机理与防治对策第24-25页
     ·冷却系统的要求及缓蚀剂标准研究第25页
     ·缓蚀剂研制及应用第25页
     ·缓蚀剂监测方法第25-26页
第2章 气泡动力学及穴蚀的影响因素第26-42页
   ·穴蚀现象第26页
   ·穴蚀种类第26-27页
   ·空化数第27-28页
   ·穴蚀试验方法第28页
   ·气泡动力学第28-37页
     ·球形空泡的静力平衡条件第28-32页
     ·理想球形空泡动力学第32-34页
     ·对于纯气泡的绝热膨胀和收缩第34-36页
     ·在变压场中充满气体的空泡第36-37页
   ·穴蚀损伤机理第37-38页
   ·穴蚀的致光现象第38页
   ·柴油机气缸套穴蚀的影响因素第38-41页
     ·柴油机零件结构方面的影响第39页
     ·柴油机冷却液特性方面影响第39-40页
     ·柴油机工况的影响第40页
     ·防止柴油机缸套穴蚀的措施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性能要求第42-55页
   ·概述第42-47页
   ·粘度第47-49页
   ·减缓穴蚀性能第49页
   ·与橡胶相容性第49-50页
   ·贮存安定性第50页
   ·环保特性第50-51页
   ·阻垢特性第51-52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页
   ·内燃机冷却液规范的研究第52-54页
   ·冷却液性能参数的比较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内燃机冷却液缓蚀机理的研究第55-83页
   ·概述第55-58页
     ·缓蚀理论第56页
     ·腐蚀检测第56-58页
     ·穴蚀第58页
   ·试验材料及装置第58-60页
     ·试验研究方法第58-59页
     ·试验装置第59页
     ·实验材料和水溶液第59-60页
   ·冷却液影响穴蚀的因素第60-79页
     ·协同效应的表达及测定第60-61页
     ·冷却液温度对穴蚀的影响第61-64页
     ·冷却液中腐蚀性离子的影响第64-66页
     ·牺牲阳极条件下对铸铁穴蚀的影响第66-67页
     ·外加电位对穴蚀的影响第67-68页
     ·冷却液PH值的影响第68-72页
     ·振动幅度的影响第72-73页
     ·冷却液中化学试剂的影响第73页
     ·不同醇浓度的影响第73-79页
   ·电化学极化研究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5章 新型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研制第83-93页
   ·研制目标与要求第83页
   ·新型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构成第83-84页
     ·腐蚀抑制剂第83页
     ·消泡剂第83-84页
     ·阻垢、分散剂第84页
     ·杀菌剂第84页
     ·冰点抑制剂第84页
     ·颜料第84页
   ·新型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复配第84-87页
   ·穴蚀中压力波的监测第87-88页
   ·新型内燃机冷却液缓蚀剂的性能第88-89页
   ·内燃机台架试验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6章 新型缓蚀剂的实机试验第93-102页
   ·试验机的选择第93页
   ·试验前的准备第93-94页
   ·试验组织第94-95页
   ·试验过程第95-99页
     ·12V-150型柴油机的试验过程第95-96页
     ·12V-150型柴油机试验结果第96-97页
     ·高热负荷柴油机MWM TBD234柴油机的试验第97-99页
   ·某型柴油机的试验第99-101页
   ·试验结论第101-102页
第7章 内燃机冷却液的监测第102-112页
   ·冷却液监测的作用第102-103页
   ·冷却液的衰败与污染分析第103-105页
   ·冷却液监测分析第105-111页
     ·冷却液中元素的光谱分析第105-106页
     ·冷却液中金属颗粒的铁谱分析第106-111页
     ·电化学腐蚀测试第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6页
   ·结论第112-113页
   ·工作展望第113-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活动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IO在电子商务战略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网络化烟草栽培专家系统和烟区土壤资源WebGIS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