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课题背景 | 第14-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方向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18页 |
| ·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FEDEP 过程概述 | 第20-28页 |
| ·FEDEP 内容、各主要步骤介绍 | 第20-22页 |
| ·FEDEP 体系结构 | 第20-21页 |
| ·FEDEP 各主要步骤以及相关活动 | 第21-22页 |
| ·模型库在FEDEP 中的地位 | 第22-25页 |
| ·模型库对于设计联盟步骤的重要作用 | 第23-24页 |
| ·模型库对于开发联盟步骤的重要作用 | 第24-25页 |
| ·FEDEP 对象模型处理自动化 | 第25-27页 |
| ·模型处理自动化研究成果 | 第25-26页 |
| ·实现模型处理自动化的意义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可自由扩展的模型库的研究和实现 | 第28-41页 |
| ·对象模型语义分析 | 第28-32页 |
| ·对象模型的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 ·对象模型和面向对象思想关于对象概念的比较 | 第29-30页 |
| ·对象模型间语义冲突分析 | 第30-31页 |
| ·模型间语义冲突的解决 | 第31-32页 |
| ·模型库体系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 ·双层体系结构的确立 | 第32-33页 |
| ·模型库采用双层结构的意义 | 第33-34页 |
| ·可扩展模型库原型MODELLIBRARY 的设计和实现 | 第34-38页 |
| ·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 第34-35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35页 |
| ·系统详细设计 | 第35-38页 |
| ·系统测试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元模板的研究和实现 | 第41-52页 |
| ·模板生成机制概述 | 第41-43页 |
| ·系统模板基本框架 | 第41-42页 |
| ·系统模板内容分析 | 第42-43页 |
| ·元模板技术分析 | 第43-45页 |
| ·元模板机制的引入 | 第43-44页 |
| ·元模板语法规则定义 | 第44-45页 |
| ·元模板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 第45-48页 |
| ·循环描述语法分析 | 第45-46页 |
| ·编译器设计和实现 | 第46-48页 |
| ·元模板子系统测试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数据分发管理自动化的研究和实现 | 第52-66页 |
| ·数据分发管理机制分析 | 第52-55页 |
| ·数据分发管理概述 | 第52-53页 |
| ·StarWizard 系统中数据分发管理框架结构 | 第53-55页 |
| ·数据分发管理自动化分析 | 第55-57页 |
| ·自动处理范围分析 | 第55-56页 |
| ·自动处理过程分析 | 第56-57页 |
| ·数据分发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57-61页 |
| ·子系统体系结构 | 第58页 |
| ·界面方案 | 第58-59页 |
| ·基本处理流程 | 第59-61页 |
| ·子系统的测试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数据类型自动处理的研究和实现 | 第66-81页 |
| ·SOM 文件中数据类型定义分析 | 第66-69页 |
| ·SOM 中类型定义概述 | 第66-68页 |
| ·SOM 中数据类型定义与C++语言类型对比 | 第68-69页 |
| ·类型自动转换过程研究 | 第69-74页 |
| ·类型排序 | 第70-71页 |
| ·底层传输透明化 | 第71-74页 |
| ·数据类型自动处理子系统的实现 | 第74-76页 |
| ·子系统体系结构 | 第74-75页 |
| ·文法生成规则的实现 | 第75-76页 |
| ·子系统测试 | 第76-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七章 系统间协作与进化 | 第81-84页 |
| ·联合应用体系结构 | 第81-82页 |
| ·系统发展构想 | 第82-84页 |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