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精轧入口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导卫装置的概况 | 第8-10页 |
1.1.1 导卫装置的发展 | 第8-10页 |
1.1.2 导卫装置的结构与作用 | 第10页 |
1.2 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 第10-13页 |
1.2.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研究发展 | 第12-13页 |
1.3 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热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方案确定 | 第14页 |
1.4.1 研究思路的确定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案的制订 | 第14页 |
1.5 课题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5.1 课题的内容 | 第14-15页 |
1.5.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对流换热系数模型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对流换热系数简介 | 第16-18页 |
2.3 对流换热系数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2.4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导辊温度场求解模型 | 第23-34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温度场求解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3.2.1 傅立叶定律及导热微分方程 | 第23-25页 |
3.2.2 定解条件 | 第25-26页 |
3.2.3 求解方法 | 第26-27页 |
3.3 导辊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27-33页 |
3.3.1 导辊的传热分析 | 第27-28页 |
3.3.2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 第28-30页 |
3.3.3 求解温度场的物理参数 | 第30-31页 |
3.3.4 导辊温度场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导辊温度场有限元仿真 | 第34-43页 |
4.1 温度场有限元法简介 | 第34-35页 |
4.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 | 第34页 |
4.1.2 温度场有限元法求解的步骤 | 第34-35页 |
4.2 ANSYS简介 | 第35-37页 |
4.2.1 引言 | 第35页 |
4.2.2 ANSYS的架构及典型分析过程 | 第35-37页 |
4.2.3 ANSYS的瞬态传热分析 | 第37页 |
4.3 导辊温度场仿真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37-42页 |
4.3.1 导辊温度场的仿真过程 | 第37-39页 |
4.3.2 求解及后处理 | 第39页 |
4.3.3 结果及讨论 | 第39-42页 |
本章小节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43-48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有关冷却水参数的确定 | 第43-45页 |
5.2.1 冷却水流速的计算 | 第43-44页 |
5.2.2 冷却水压的计算 | 第44页 |
5.2.3 冷却水流量的计算 | 第44-45页 |
5.3 冷却系统结构的设计 | 第45-47页 |
5.3.1 冷却系统喷射口的设计 | 第45-46页 |
5.3.2 冷却水路线的设计 | 第46-47页 |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导卫装置冷却系统的试验 | 第48-57页 |
6.1 试验目的、任务及方案 | 第48-49页 |
6.1.1 试验目的 | 第48页 |
6.1.2 试验任务 | 第48-49页 |
6.1.3 试验方案 | 第49页 |
6.2 试验步骤 | 第49-55页 |
6.2.1 试验准备工作 | 第50-52页 |
6.2.2 试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 第52-55页 |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6.3.1 试验结果 | 第55页 |
6.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