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贿赂罪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4页
第2章 贿赂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第14-19页
 2.1 受贿罪的特征第15-16页
  2.1.1 受贿罪的主体特征第15页
  2.1.2 受贿罪的主观特征第15-16页
  2.1.3 受贿罪的客体特征第16页
  2.1.4 受贿罪的客观特征第16页
 2.2 行贿罪的特征第16-19页
  2.2.1 行贿罪的主体特征第17页
  2.2.2 行贿罪的主观特征第17页
  2.2.3 行贿罪的客体特征第17页
  2.2.4 行贿罪的客观特征第17-19页
第3章 贿赂犯罪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第19-25页
 3.1 贿赂犯罪的表现形式第19-23页
  3.1.1 在经济交往中收受贿赂和索取回扣第19-20页
  3.1.2 权钱交易或权权交易第20-21页
  3.1.3 以“集体”方式行贿受贿第21页
  3.1.4 斡旋贿赂普遍存在第21-22页
  3.1.5 权色交易不容忽视第22-23页
 3.2 贿赂犯罪的特点第23-25页
  3.2.1 贿赂的手段多样第23页
  3.2.2 案件数量增加,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第23页
  3.2.3 受贿人的职务级别越来越高第23页
  3.2.4 贿赂犯罪的领域在扩散蔓延,向政治领域渗透第23-24页
  3.2.5 贿赂犯罪手段更为隐蔽第24-25页
第4章 贿赂犯罪的危害根源第25-35页
 4.1 贿赂犯罪的危害第25-28页
  4.1.1 贿赂犯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政府权力第25-26页
  4.1.2 贿赂犯罪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第26页
  4.1.3 贿赂犯罪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第26-27页
  4.1.4 贿赂犯罪败坏了社会风气第27-28页
 4.2 贿赂犯罪的根源第28-35页
  4.2.1 贿赂犯罪的人性根源第28-30页
  4.2.2 贿赂犯罪的制度根源第30-33页
  4.2.3 贿赂犯罪的文化根源第33-35页
第5章 贿赂犯罪的治理第35-46页
 5.1 通过宪政建设,推动政府理念的创新第35-37页
 5.2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府体制的创新第37-42页
  5.2.1 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法制政府第37-38页
  5.2.2 要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政府第38页
  5.2.3 要建立一个透明度高的政府第38-39页
  5.2.4 要建立一个在人民监督下的负责任的政府第39-41页
  5.2.5 要建立一个高效运作的政府第41-42页
 5.3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推动文化的创新第42-46页
  5.3.1 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建立公民社会的平等意识第43页
  5.3.2 要培育诚信的文化观念第43-44页
  5.3.3 要培育努力奋斗的伦理精神第44-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路遥小说人物论
下一篇:汽车制动用C/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