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7页 |
1 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 作物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3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研究 | 第20-23页 |
4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23-33页 |
5 水稻隐性长穗颈种质的研究进展 | 第33-37页 |
6 植物激素在水稻茎伸长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 第37-41页 |
7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差异表达基因分离中的应用 | 第41-45页 |
8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45-47页 |
第二章 自然条件下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伸出度及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 第47-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49页 |
·材料栽培与茎秆长度的测定 | 第47-48页 |
·不同发育时期穗颈节间长度变化观察 | 第48页 |
·穗颈节间细胞切片制备与观察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系与对照材料茎秆各节间长度的比较 | 第49-50页 |
·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细胞平均长度的比较 | 第50-51页 |
·穗颈节间不同区段薄壁细胞数目和长度变化的比较 | 第51-53页 |
·自然条件下长选3S不同发育时期穗颈节间长度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自然条件下长选3S不同发育时期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长度的比较 | 第55-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三章 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伸出长度的影响 | 第59-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材料 | 第59页 |
·方法 | 第59-61页 |
·自然温度记录与穗颈伸出长度的测定 | 第59页 |
·人工温度处理 | 第59-60页 |
·人工温度(24℃)条件下穗颈节间伸长的动态变化观察 | 第60页 |
·不同温度处理后穗颈节间细胞切片制备与观察 | 第60-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73页 |
·自然条件下穗颈伸出长度与始花前不同时段日均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始花前不同时期人工24℃温度处理对穗颈节伸出长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敏感期24℃条件下不同处理天数对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 | 第64页 |
·人工温度(24℃)条件下长选3S穗颈节伸长的动态变化 | 第64-67页 |
·敏感期不同人工温度处理对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 | 第67-70页 |
·不同温度处理后定长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长度的比较 | 第70-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利用SSH技术分离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 | 第75-101页 |
1 主要试剂 | 第75-76页 |
2 主要仪器 | 第76-7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77-94页 |
·材料 | 第77页 |
·方法 | 第77-94页 |
·材料处理及取样 | 第77页 |
·总RNA抽提 | 第77页 |
·mRNA的分离纯化 | 第77-78页 |
·抑制差减杂交 | 第78-86页 |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 | 第86-87页 |
·差示筛选消减cDNA文库 | 第87-91页 |
·Northern杂交 | 第91-9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94-99页 |
·总RNA的提取及mRNA分离纯化 | 第94-95页 |
·长选3S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 第95-97页 |
·候选阳性克隆的Northern杂交分析 | 第97-98页 |
·阳性重组克隆的序列测定 | 第98-99页 |
5 讨论 | 第99-101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作者简历 | 第115-117页 |
附录 | 第117-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