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第二节 理论背景及文献回顾 | 第8-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过程与方法 | 第14-17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田野点概述 | 第19-30页 |
第一节 田野点的选择 | 第19页 |
第二节 一方水土一方人 | 第19-27页 |
一、柳城畲族镇 | 第20-21页 |
二、新荷村 | 第21-27页 |
第三节 超市经营地概况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开店”:以新荷村为例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武义“超市现象”的崛起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开店”之路与生计方式 | 第31-35页 |
一、新荷村的“开店”之路 | 第31-33页 |
二、“超市经济”与村庄生计方式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村庄“开店”现状 | 第35-39页 |
一、人员构成和超市形态 | 第37-38页 |
二、经营地点和顾客群体 | 第38-39页 |
第四节 超市经营 | 第39-44页 |
一、“开店”和资金 | 第39-40页 |
二、“找店面” | 第40-41页 |
三、日常经营、竞争与风险 | 第41-44页 |
第四章 “超市经济”:特点与原因 | 第44-59页 |
第一节“超市经济”的基本特点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开店”成风的原因 | 第46-57页 |
一、区域地理环境、经济背景和历史文化传统 | 第46-48页 |
二、财富神话、联动效应与传统社会关系网 | 第48-53页 |
三、行业风险特性与经营地点的巧选多变 | 第53-56页 |
四、偶然因素、社会选择与路径依赖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小结:一种专一性、地域性、自发性外出经商行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超市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 第59-77页 |
第一节 社会文化对“开店”的影响 | 第59-64页 |
一、社会关系网络 | 第59-64页 |
二、村庄道德舆论 | 第64页 |
三、经营地城市文化 | 第64页 |
第二节 “超市经济”对社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64-69页 |
一、村落经济 | 第64-65页 |
二、社区环境 | 第65页 |
三、文化与价值观念 | 第65-67页 |
四、社会关系网络 | 第67-69页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第69-77页 |
一、互动与再生产:作为一种新文化形式的“超市经济” | 第69-70页 |
二、“开店”、“嵌合”与互动 | 第70-72页 |
三、超市经济与文化理性 | 第72-77页 |
第六章 “超市经济”:经验与问题 | 第77-84页 |
第一节 农民“超市模式”的经验启示 | 第77-78页 |
第二节 “超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第78-84页 |
一、面临的发展挑战 | 第78-81页 |
二、相关对策 | 第81-84页 |
结语:走向“市场”的农民经济行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一 新荷村外出开超市人员情况统计表 | 第89-94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94-97页 |
后记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