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一 文本生产的总体观照 | 第12-20页 |
(一) 文本生产的前提 | 第12-14页 |
(二) 文本生产的意义 | 第14-18页 |
(三) 文学史上的继承和开拓地位 | 第18-20页 |
二 相对于帽妓的“他者”演变 | 第20-30页 |
(一) 才子、佳人及其他关系 | 第20-24页 |
(二) 工商社会与身份演变 | 第24-27页 |
(三) “英雄”形象的解析 | 第27-30页 |
三 “女性叙述”的第三条路 | 第30-41页 |
(一) 奔走在把握人生意义的道路上 | 第31-36页 |
(二) 晚清妓院体制解析 | 第36-41页 |
四 娼妓救赎的多种样式 | 第41-50页 |
(一) 同构于民族国家的大叙事 | 第41-42页 |
(二) 从良神话及其破灭 | 第42-43页 |
(三) 死亡情节辨析 | 第43-44页 |
(四) 谁是谁的救赎方式 | 第44-46页 |
(五) 拒绝救赎的自愿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引文注释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