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OLED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的器件结构 | 第13-14页 |
1.4 有机电致发光机理 | 第14-16页 |
1.5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5.1 空穴传输材料 | 第16-18页 |
1.5.2 电子传输材料 | 第18-19页 |
1.5.3 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 第19-20页 |
1.6 萘酰亚胺类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6.1 萘酰亚胺衍生物的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 第20-21页 |
1.6.2 萘酰亚胺类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1.7 能带理论和能带、能隙的确定 | 第26-31页 |
1.7.1 有机/聚合物能带的形成 | 第27-28页 |
1.7.2 能带工程在有机/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 第28页 |
1.7.3 有机/聚合物发光材料能隙和能带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28-31页 |
1.8 本文的研究思想和分子设计 | 第31-3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3-41页 |
2.1 主要试剂及规格 | 第33-34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34页 |
2.3 主要仪器及型号 | 第34-35页 |
2.4 电化学测定方法 | 第35页 |
2.5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35-36页 |
2.6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2.6.1 4,4’,4”-三硝基三苯胺的制备 | 第36页 |
2.6.2 4,4’,4”-三氨基三苯胺的制备 | 第36页 |
2.6.3 4-哌啶基-1,8-萘酐的制备 | 第36-37页 |
2.6.4 4-二甲胺基-1,8-萘酐的制备 | 第37-38页 |
2.6.5 4-吗啉基-1,8-萘酐的制备 | 第38页 |
2.6.6 4-氨基-4,’4”-二[N-(4-哌啶基-1,8-萘酰亚胺)基]三苯胺(ADPNTPA)的合成 | 第38-39页 |
2.6.7 化合物3a(TPNTPA)的合成 | 第39页 |
2.6.8 化合物3b(TDMNTPA)的合成 | 第39页 |
2.6.9 化合物3c(TMNTPA)的合成 | 第39-4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1-71页 |
3.1 化合物的合成讨论 | 第41-53页 |
3.1.1 合成路线的讨论 | 第41-42页 |
3.1.2 4,4’,4”-三硝基三苯胺的合成方法讨论 | 第42-44页 |
3.1.3 萘酐类化合物的合成讨论 | 第44-48页 |
3.1.4 亚酰胺化合成讨论 | 第48-53页 |
3.2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3-63页 |
3.2.1 萘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3-58页 |
3.2.2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58-63页 |
3.3 目标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3-65页 |
3.4 化合物的光谱性质分析 | 第65-68页 |
3.5 目标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分析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