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19页 |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规律 | 第13-14页 |
·韭菜迟眼蕈蚊目前防治措施 | 第14页 |
·蔬菜抗虫性状间的相关性 | 第14-16页 |
·RAPD 和ISSR 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研究 | 第16-18页 |
·RAPD 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ISSR 标记技术 | 第17-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6页 |
·RAPD 和 ISSR 分析 | 第19-23页 |
·DNA 提取 | 第19-20页 |
·RAPD 和 ISSR 分析 | 第20-21页 |
·扩增产物的分离检测 | 第21-23页 |
·抗虫性指标的测定 | 第23-24页 |
·田间种群密度 | 第23页 |
·受害植株/总植株 | 第23页 |
·叶片为害指数 | 第23-24页 |
·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4页 |
·PAL 的测定 | 第24页 |
·POD 和CAT 的测定 | 第24页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4页 |
·几种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4-26页 |
·芳香油 | 第24-25页 |
·粗纤维 | 第25页 |
·可溶性糖 | 第25-26页 |
·可溶性蛋白 | 第26页 |
·叶绿素a 及色素 | 第26页 |
·游离氨基酸 | 第26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RAPD和ISSR数据处理 | 第26页 |
·聚类分析、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韭菜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 和ISSR 分析 | 第27-32页 |
·韭菜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 第27-30页 |
·RAPD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27页 |
·RAPD 多态性的统计分析 | 第27-30页 |
·韭菜品种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 第30-32页 |
·ISSR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30-31页 |
·ISSR 多态性的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品种韭菜对迟眼蕈蚊抗性的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不同品种韭菜对迟眼蕈蚊抗性的聚类分析 | 第33页 |
·抗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韭菜受迟眼蕈蚊为害后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分析 | 第34-37页 |
·不同品种韭菜受害后 PAL 活性变化 | 第34-35页 |
·不同品种韭菜受害后 POD 活性变化 | 第35页 |
·不同品种韭菜受害后 CAT 活性变化 | 第35-36页 |
·不同品种韭菜受害后根系活力变化 | 第36-37页 |
·与韭菜对迟眼蕈蚊抗性有关的几种生化物质分析 | 第37-45页 |
·不同抗性韭菜中几种生化物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7种生化物质的聚类分析 | 第38-43页 |
·粗纤维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38页 |
·芳香油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色素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叶绿素a 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2页 |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3个抗性指标与7 种生化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页 |
·3个抗性指标与7 种生化物质的逐步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韭菜受迟眼蕈蚊为害症状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9页 |
·韭菜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 | 第46页 |
·韭菜栽培品种的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几种生化物质与抗虫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韭菜叶片为害指标等级的划分 | 第48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48-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 录 | 第56-59页 |
致 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