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5页 |
§1.1 天然纤维的概述 | 第14页 |
§1.2 天然纤维的改性 | 第14-16页 |
·丝素蛋白纤维的改性 | 第14-15页 |
·羊毛蛋白纤维的改性 | 第15页 |
·大豆蛋白纤维的改性 | 第15页 |
·酪蛋白纤维的改性 | 第15-16页 |
§1.3 酪素结构及性能 | 第16页 |
·酪素的结构 | 第16页 |
·酪素的性能 | 第16页 |
§1.4 酪素改性的方法 | 第16-19页 |
·酶法改性 | 第16-17页 |
·物理改性 | 第17页 |
·化学改性 | 第17-19页 |
§1.5 烯类单体对酪素接枝共聚物的影响 | 第19页 |
§1.6 常用引发剂概述 | 第19-21页 |
§1.7 超常价态过渡金属的研究及进展 | 第21-23页 |
·超常价态过渡金属的结构 | 第21页 |
·超常价态过渡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8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酪素和丙烯腈在氯化锌浓溶液中接枝共聚的研究 | 第25-30页 |
§2.1 前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药品 | 第25页 |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聚合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26-27页 |
·单体质量分数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 第27页 |
·引发剂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 第27-28页 |
·聚合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Cu(Ⅲ)引发酪素与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的研究 | 第30-40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仪器与药品 | 第30页 |
·Cu(Ⅲ)的制备与标定 | 第30-31页 |
·接枝共聚合反应及后处理 | 第31页 |
·接枝共聚物结构特征及形态分析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反应机理探讨 | 第31-32页 |
·接枝丙烯酸甲酯的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接枝丙烯酸丁酯的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不同类型丙烯酸酯单体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红外光谱法测定酪素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组成 | 第40-46页 |
§4.1 前言 | 第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41页 |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原理 | 第41-42页 |
·线性范围的测定 | 第42-44页 |
·精确度试验 | 第44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4页 |
·样品测定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从酪素和丙烯腈接枝共聚后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锌 | 第46-49页 |
§5.1 前言 | 第46页 |
§5.2 处理方法 | 第46页 |
·生产工艺流程 | 第46页 |
·预处理 | 第4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PH值选择 | 第47页 |
·洗涤次数的选择 | 第47-48页 |
·脱色条件实验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本文的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承诺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