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空间匹配追踪的信号稀疏逼近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匹配追踪的应用背景 | 第7-9页 |
| 1.2 匹配追踪算法的缺点 | 第9-10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匹配追踪算法的基础知识 | 第13-25页 |
| 2.1 测不准原理 | 第13-15页 |
| 2.2 时频原子结构 | 第15-18页 |
| 2.3 窗口Fourier变换 | 第18-21页 |
| 2.4 最小二乘法 | 第21-23页 |
| 2.5 再生核函数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两种经典的匹配追踪算法 | 第25-33页 |
| 3.1 标准匹配追踪 | 第25-28页 |
| 3.2 正交匹配追踪 | 第28-33页 |
| 第四章 子空间匹配追踪 | 第33-45页 |
| 4.1 子空间匹配追踪算法提出的背景 | 第33-35页 |
| 4.2 子空间匹配追踪算法 | 第35-39页 |
| 4.3 子空间匹配追踪算法的优点和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5.1 论文总结 | 第45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45-47页 |
| 附录A | 第47-49页 |
| A1.卷积定理: | 第47页 |
| A2.重构公式: | 第47页 |
| A3.Plancherel等式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