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32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28-29页 |
·研究的视角、方法和途径 | 第29-30页 |
·研究的视角 | 第29页 |
·研究方法和途径 | 第29-30页 |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家族企业与制度创新 | 第32-79页 |
·家族企业的界定 | 第32-39页 |
·什么是家族企业 | 第32-36页 |
·家族企业的特征 | 第36-37页 |
·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 | 第37-39页 |
·企业制度与家族制 | 第39-67页 |
·制度及其结构和功能 | 第39-50页 |
·企业制度 | 第50-61页 |
·家族制 | 第61-67页 |
·家族企业与制度创新 | 第67-79页 |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 第68-75页 |
·家族企业制度的变迁路径 | 第75-79页 |
第三章 中国家族企业的产生、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79-97页 |
·中国家族企业的产生 | 第79-81页 |
·早期的徽商和晋商 | 第79-80页 |
·洋务运动催生中国近代家族企业 | 第80-81页 |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 第81-83页 |
·现代家族企业的萌生与起步(1984 年以前) | 第81页 |
·家族企业的缓慢发展(1985-1991) | 第81-82页 |
·中国家族企业的壮大(1992-至今) | 第82-83页 |
·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 | 第83-97页 |
·家族企业的产权主体具有超经济性质 | 第83-84页 |
·中国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 | 第84-85页 |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85-97页 |
第四章 中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 第97-118页 |
·理论认识 | 第97-101页 |
·家族企业存在的产权理论基础 | 第97-98页 |
·产权清晰的内涵 | 第98-99页 |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与“分” | 第99-101页 |
·中国家族企业的产权制度特征 | 第101-105页 |
·外部特征 | 第101-103页 |
·内部特征 | 第103-105页 |
·中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 第105-118页 |
·产权制度创新的需求分析 | 第106-108页 |
·产权制度创新的供给分析 | 第108-111页 |
·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111-113页 |
·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证考察——温州正泰集团的产权变革 | 第113-118页 |
第五章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分析 | 第118-149页 |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 | 第118-124页 |
·基本观点 | 第118-119页 |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三环模式 | 第119-121页 |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121-124页 |
·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特征 | 第124-141页 |
·内部治理结构特征 | 第124-127页 |
·家族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特征 | 第127-135页 |
·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特征 | 第135-141页 |
·中国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 | 第141-149页 |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构建 | 第141-143页 |
·实现家族企业与委托代理机制的融合 | 第143-146页 |
·国际比较的启示 | 第146-149页 |
第六章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主体分析 | 第149-178页 |
·制度创新主体 | 第149-154页 |
·企业家 | 第149-151页 |
·企业家性质 | 第151-152页 |
·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 | 第152页 |
·企业家与制度创新 | 第152-154页 |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主体的成长机制 | 第154-161页 |
·企业家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 | 第154-155页 |
·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的三维机制 | 第155-158页 |
·企业家“企业生态系统”的“生存检验” | 第158页 |
·三维机制与家族企业家的成长 | 第158-161页 |
·中国家族企业家的特征 | 第161-167页 |
·浓厚的“家族”情结 | 第161-162页 |
·具备企业家的素质 | 第162-163页 |
·融资能力体现多元化 | 第163-164页 |
·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 第164-165页 |
·主体间的差异大,对制度创新的认识不同 | 第165-167页 |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主体的作为 | 第167-178页 |
·提升个人素养,在企业中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 第167-172页 |
·立足企业,完善融资机制 | 第172-174页 |
·以家族企业家为中心,打造诚信机制 | 第174-178页 |
第七章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动力的分析 | 第178-217页 |
·动力因素 | 第178-181页 |
·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组织保障 | 第178-179页 |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物质条件 | 第179-180页 |
·国际化对制度创新的作用 | 第180-181页 |
·技术创新对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 | 第181-202页 |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理论认识 | 第181-186页 |
·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要求 | 第186-199页 |
·中国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 第199-201页 |
·中国家族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制度选择 | 第201-202页 |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创新对制度创新的要求 | 第202-208页 |
·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 | 第203-204页 |
·基于流程的家族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 | 第204-208页 |
·国际化对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要求 | 第208-217页 |
·国际化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影响 | 第208-212页 |
·中国家族企业面对国际化的制度创新 | 第212-217页 |
第八章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效率分析 | 第217-240页 |
·企业制度创新与效率 | 第217-222页 |
·制度创新效率的概念 | 第217-218页 |
·制度安排的效率决定与制度效率递减规律 | 第218-220页 |
·制度创新效率的决定 | 第220-222页 |
·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绩效 | 第222-232页 |
·公司治理绩效: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 第222-223页 |
·决定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制度环境分析 | 第223-230页 |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及弊端分析 | 第230-232页 |
·家族制企业的制度适用边界 | 第232-240页 |
·决定家族制企业制度适用边界的主要变量 | 第232-234页 |
·家族制企业的制度适用边界模型 | 第234-236页 |
·家族制企业制度转换路径分析 | 第236-239页 |
·结论 | 第239-240页 |
第九章 推动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构想 | 第240-269页 |
·形成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长效机制 | 第240-252页 |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家族企业家的自我突破 | 第240-241页 |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 第241-242页 |
·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环境:政府的角色 | 第242-252页 |
·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总体构想 | 第252-261页 |
·建立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点 | 第252-254页 |
·实现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系统构想 | 第254-261页 |
·推进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实施方案 | 第261-269页 |
·选择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 | 第261-266页 |
·选择合理的企业治理模式 | 第266-269页 |
参考文献 | 第269-276页 |
致谢 | 第276-277页 |
作者简介 | 第2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