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2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18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6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4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6页
     ·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主要方法第17页
   ·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第18-2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21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第18-19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第19-20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第20-21页
   ·可持续农业的提出第21-26页
     ·可持续农业发展思想的引出第21-22页
     ·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内涵第22-23页
     ·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特点第23-24页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其模式第24-26页
第三章 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第26-43页
   ·灞桥区自然社会经济概括第26-32页
     ·灞桥区自然环境状况第26-27页
     ·灞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7-32页
   ·灞桥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持续发展的根本第32-35页
     ·农业经济结构初步调整阶段第32-33页
     ·非农产业初步发展阶段第33-34页
     ·农业经济结构全面调整阶段第34-35页
     ·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阶段第35页
   ·灞桥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分析第35-39页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第35-36页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综合效应第36-39页
   ·灞桥区农业经济调整的具体措施第39-43页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第39-40页
     ·制定扶持政策,推动结构调整第40页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发展特色产业第40页
     ·优化结构,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打造灞桥品牌第40-41页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化进程第41页
     ·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结构调整第41页
     ·积极进行农民专业协会试点,促进农民增收第41-43页
第四章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设想第43-50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应遵循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第43-44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3-44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功能定位第44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第44-46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第44-45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原则第45页
     ·灞桥区“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重点第45-46页
   ·发挥区域优势,构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模式设想第46-50页
     ·南部塬区建立白鹿塬休闲观光示范园(狄寨)第46-47页
     ·东部山区建立“乡企—杂果”相结合的产业示范园(洪庆)第47-48页
     ·北部冲击平原建立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综合示范园(新合、新筑、水流)第48-49页
     ·中部地区建立城郊型农业综合示范园(灞桥、席王、红旗)第49-50页
第五章 灞桥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措施第50-63页
   ·存在问题第50-52页
     ·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第50页
     ·对生态农业思想认识滞后第50页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50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第50-51页
     ·都市生态农业建设的科技含量低,高科技运用少第51页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未根本解决,资源浪费还存在第51页
     ·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过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第51页
     ·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延缓了城镇化进程第51-52页
     ·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措施还不够健全第52页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第52页
   ·政策措施第52-63页
     ·发挥政府职能,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第53-54页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都市生态农业第54-55页
     ·积极实施绿色无公害农业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第55-56页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第56页
     ·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第56-57页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第57-58页
     ·培育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工业化战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第58-59页
     ·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第59-60页
     ·做好农村社会保障,扶助农村弱势群体第60-61页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第61-63页
结束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豪珂服装公司的关系营销策略
下一篇:安徽杭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