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中的债权处置研究
导言 | 第1页 |
第一章 破产规范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破产的个案分析及破产规范彰显的弊端 | 第8-13页 |
一、破产的个案审判 | 第8-10页 |
二、破产法中的显著弊端 | 第10-13页 |
第二节 破产财产在审判实践中的处置状况 | 第13-15页 |
一、破产财产的统计与变现 | 第13-14页 |
二、破产财产的分配与清偿比例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债权人破产保护规则与破产救济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债权人破产保护原则 | 第15-16页 |
一、债权人破产申请权利 | 第15页 |
二、申请破产后的整顿与和解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债权人会议 | 第16-19页 |
一、债权人会议制度 | 第16-18页 |
二、破产企业的债权清理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破产救济 | 第19-21页 |
一、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权利 | 第19-20页 |
二、优先债权与破产债权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债权人保护的特殊问题 | 第21-33页 |
第一节 非法人企业申请破产或被申请破产 | 第21-23页 |
一、非法人企业能否破产 | 第21-22页 |
二、参与分配制度的瑕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企业发起人出资不足与承担连带责任 | 第23-25页 |
一、发起人的出资不足责任 | 第23-24页 |
二、发起人出资不足的破产连带责任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公司破产前未到位出资已经核减的破产处理 | 第25-26页 |
一、发起人已经核减未到位出资 | 第25页 |
二、已经核减的出资与破产财产 | 第25-26页 |
第四节 资本充实责任请求权的归属 | 第26-28页 |
一、资本充实责任请求权的归属 | 第26-27页 |
二、请求后出资到位的处理 | 第27页 |
三、请求后出资仍然未到位的处理 | 第27-28页 |
第五节 企业债券与职工集资款、社会集资款的处理 | 第28-31页 |
一、债权处理的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二、企业债券的处理原则 | 第29页 |
三、职工集资款的处理 | 第29-30页 |
四、社会集资款的处理原则 | 第30-31页 |
第六节 企业分立与破产处理 | 第31-33页 |
一、企业分立的限制 | 第31-32页 |
二、企业分立的破产处理 | 第32页 |
三、企业合并的破产处理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完善破产债权人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建立破产管理人和破产配套制度 | 第33-37页 |
一、西方国家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借鉴 | 第33-34页 |
二、建立以中介机构作为破产管理人的制度 | 第34-35页 |
三、建立破产配套制度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制定一元化的破产法典 | 第37-38页 |
一、破产条件适用所有性质的企业、自然人 | 第37页 |
二、一元化的法律原因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国企破产财产的范围界定 | 第38-40页 |
一、明确国企破产财产范围 | 第38-39页 |
二、国有无形资产进入破产财产 | 第39-40页 |
第四节 完善国企重整法律制度 | 第40-42页 |
一、国企破产重整作为前置程序 | 第40-41页 |
二、国企破产重整的基本内容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声明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