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6页 |
·水溶液中胶体分散理论 | 第11-18页 |
·扩散双电层理论 | 第11-14页 |
·DLVO理论 | 第14-15页 |
·扩充的DLVO理论 | 第15页 |
·空间位阻效应 | 第15-18页 |
·炭黑的性质 | 第18-21页 |
·炭黑的微观结构 | 第18页 |
·炭黑的聚集体结构 | 第18-19页 |
·炭黑的表面化学性质 | 第19-21页 |
·炭黑的分散 | 第21-22页 |
·炭黑的表面改性 | 第22-33页 |
·炭黑的表面氧化 | 第22-23页 |
·炭黑表面接枝高分子聚合物 | 第23-33页 |
·炭黑捕捉自由基接枝 | 第23-24页 |
·从炭黑表面开始引发的聚合接枝 | 第24-27页 |
·炭黑表面官能团与高分子的接枝反应 | 第27-28页 |
·其它接枝方法 | 第28-32页 |
·接枝炭黑的应用 | 第32-33页 |
·超声波化学 | 第33-34页 |
·超声波的作用原理 | 第33-34页 |
·声化学的应用 | 第34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炭黑的表面氧化改性 | 第36-53页 |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炭黑的氧化 | 第37-38页 |
·氧化炭黑表征 | 第38-39页 |
·炭黑pH值测定 | 第38页 |
·炭黑挥发分测定 | 第38页 |
·化学分析法测定炭黑表面总酸量 | 第38-39页 |
·其它测试 | 第39页 |
·炭黑分散稳定性实验 | 第39-4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原料炭黑的物理性质与结构 | 第40页 |
·氧化炭黑的pH值与挥发分 | 第40-43页 |
·化学分析法测定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总酸量 | 第43-44页 |
·炭黑样品XPS分析结果 | 第44-47页 |
·炭黑的IR与TEM分析 | 第47-50页 |
·氧化后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接枝到炭黑表面 | 第53-75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原料及药品 | 第54页 |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炭黑接枝实验 | 第55页 |
·测试方法 | 第55页 |
·炭黑分散稳定性实验 | 第5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73页 |
·超声波辐射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丙烯酸聚合接枝条件探索 | 第56-61页 |
·pH值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58页 |
·引发剂加入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丙烯酸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炭黑对接枝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丙烯酸聚合接枝炭黑在水中分散稳定性 | 第61-62页 |
·炭黑表面上的丙烯酸与丙烯磺酸钠(SAS)或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共聚接枝 | 第62-71页 |
·SAS与AMPS加入量对炭黑接枝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FTIR与XPS分析结果 | 第63-71页 |
·炭黑对接枝的影响 | 第71页 |
·接枝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铈离子引发单体聚合接枝到炭黑表面 | 第75-99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8页 |
·原料及药品 | 第75-76页 |
·实验仪器 | 第76页 |
·炭黑表面羟甲基化反应 | 第76页 |
·炭黑表面羟甲基含量测定 | 第76-77页 |
·铈离子引发单体聚合接枝实验 | 第77-78页 |
·接枝炭黑表征 | 第78页 |
·炭黑与水接触角测定 | 第78页 |
·Zeta电位测定 | 第78页 |
·接枝炭黑在水中分散稳定性 | 第7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8-97页 |
·羟甲基化工艺条件探索 | 第78-82页 |
·反应时间对炭黑羟甲基化影响 | 第78-79页 |
·甲醛加入量对羟甲基化的影响 | 第79-80页 |
·催化剂氢氧化钠加入量对羟甲基化的影响 | 第80页 |
·反应温度对炭黑羟甲基化的影响 | 第80-81页 |
·氧化炭黑对羟甲基化的影响 | 第81-82页 |
·铈离子引发丙烯酸聚合接枝条件研究 | 第82-85页 |
·铈离子浓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82-83页 |
·硝酸含量对炭黑接枝率的影响 | 第83-84页 |
·单体浓度对炭黑接枝率的影响 | 第84-85页 |
·丙烯酸与SAS或AMPS共聚接枝 | 第85-86页 |
·丙烯酸与SAS共聚接枝 | 第85-86页 |
·丙烯酸与AMPS共聚接枝 | 第86页 |
·接枝炭黑表征 | 第86-94页 |
·接枝样品的XPS分析 | 第87-88页 |
·接枝样品的红外分析 | 第88-91页 |
·接枝炭黑的TEM及SEM分析 | 第91-94页 |
·接枝炭黑的接触角与Zeta电位 | 第94-96页 |
·接枝炭黑与水的接触角 | 第94-95页 |
·接枝炭黑在水中的Zeta电位 | 第95-96页 |
·接枝炭黑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五章 改性炭黑在水分散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分析 | 第99-114页 |
·实验部分 | 第99-100页 |
·原料及药品 | 第99页 |
·热分析 | 第99页 |
·接枝炭黑分散稳定性分析 | 第99-100页 |
·Zeta电位测定 | 第10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8页 |
·改性炭黑热分析 | 第100-104页 |
·样品在不同环境下的Zeta电位 | 第104-106页 |
·接枝炭黑在不同水性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 | 第106-108页 |
·分散稳定性分析 | 第108-112页 |
·炭黑与水亲合力的大小 | 第108-109页 |
·炭黑粒子与水接触的双电层电位 | 第109-110页 |
·空间位阻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发表论文 | 第124-125页 |
附录 | 第125-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