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7页 |
第一部分 国有控股公司相关概念 | 第17-30页 |
一、 控股公司定义及分类 | 第17-18页 |
二、 国有控股公司含义 | 第18-25页 |
(一) 国有控股公司定义和性质 | 第18-21页 |
1 、 国有控股公司定义 | 第18-19页 |
2 、 国有控股公司性质 | 第19-21页 |
(二) 国有控股公司分类、设立条件 | 第21-23页 |
(三) 国有控股公司特点 | 第23-25页 |
1 、 国有控股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区别 | 第24页 |
2 国有控股公司与一般企业集团公司相比较,有相同的性质但有很大的不同 | 第24-25页 |
3 国有控股公司与行政性工业公司不同 | 第25页 |
三、 国有控股公司的功能 | 第25-30页 |
(一) 经济功能 | 第25-28页 |
1 、 代表政府管理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经营 | 第25-26页 |
2 、 联动资产 | 第26-27页 |
3 、 战略管理 | 第27页 |
4 、 协调和监管 | 第27-28页 |
(二) 社会功能 | 第28-30页 |
第二部分 国有控股公司的组建 | 第30-40页 |
一、 国有控股公司的组建原则 | 第30-32页 |
(一) 整体搞活国有经济原则 | 第30-31页 |
(二) 政企分开的原则 | 第31页 |
(三) 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防止行业垄断原则 | 第31页 |
(四) 降低改革成本原则 | 第31-32页 |
二、 国有控股公司组建途径 | 第32-38页 |
(一) 将行业性总公司和行业主管部门改组为国有控股公司 | 第32-35页 |
1 、 优势 | 第33-34页 |
2 、 劣势 | 第34-35页 |
(二) 由政府授权新组建综合性的国有控股公司 | 第35页 |
(三) 将一些符合特定条件的大型集团公司改造成为国有控股公司 | 第35-38页 |
1 、 优势 | 第36-37页 |
2 、 劣势 | 第37-38页 |
三、 国有控股公司组建途径的现实选择 | 第38-40页 |
第三部分 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 | 第40-50页 |
一、 治理结构理论基础 | 第40-42页 |
(一) 治理结构概念 | 第40-41页 |
(二) 治理结构的基本形式 | 第41-42页 |
1 、 股东大会 | 第41页 |
2 、 董事会 | 第41-42页 |
3 、 监事会 | 第42页 |
4 、 经理机构 | 第42页 |
二、 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三、 完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 第44-50页 |
(一) 完善董事会:国有控股公司的“企业三权分离”论 | 第46-48页 |
(二) 完善监事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8-50页 |
第四部分 案例研究:淡马锡,政府控股公司成功典范 | 第50-56页 |
一、 淡马锡控股的战略定位 | 第50-51页 |
二、 淡马锡控股的公司治理 | 第51-52页 |
(一) 淡马锡控股与新加坡政府的关系 | 第51-52页 |
(二) 淡马锡控股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52页 |
三、 淡马锡控股的经营理念和资本经营方式 | 第52-54页 |
(一) 经营理念 | 第52页 |
(二) 资本经营方式 | 第52-53页 |
(三) 股权调整 | 第53页 |
(四) 经营领域 | 第53-54页 |
四、 淡马锡控股管理所控股公司的做法 | 第54页 |
五、 淡马锡成功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一、 本文的结论 | 第56页 |
二、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附录: 对北京住总集团的调研报告 | 第58-61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58页 |
二、 住总集团的治理结构 | 第58-59页 |
三、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中关村科技)关系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