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传统燃油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缺陷 | 第9-10页 |
·传统燃油汽车的缺陷 | 第9-10页 |
·纯电动汽车的缺陷 | 第10页 |
·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混合动力汽车的型式 | 第11-14页 |
·串联式驱动系统 | 第11-12页 |
·并联式驱动系统 | 第12-13页 |
·混联式驱动系统 | 第13-14页 |
·“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项目策划 | 第14-19页 |
·开发“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迫切性 | 第14页 |
·开发“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必要性 | 第14-15页 |
·开发“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可行性 | 第15-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发动机模型及电子节气门改造 | 第21-31页 |
·发动机性能试验 | 第21-22页 |
·发动机的数值模型 | 第22-26页 |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设计及开发 | 第26-30页 |
·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电子节气门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 第27-30页 |
·电子节气门控制单元试验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自动变速器综合特性研究 | 第31-43页 |
·变速器选型依据 | 第31-33页 |
·羚羊轿车五档机械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参数 | 第32页 |
·CVT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参数 | 第32-33页 |
·安装方案设计 | 第33页 |
·CVT齿轮强度校核 | 第33-37页 |
·基本公式 | 第33-35页 |
·CVT齿轮强度计算 | 第35-37页 |
·液力变矩器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无级变速传动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制 | 第38-40页 |
·无级变速传动性能实验台搭建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蓄电池及电机特性研究 | 第43-59页 |
·蓄电池特性研究 | 第43-48页 |
·蓄电池参数的确定 | 第43页 |
·镍氢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 | 第43-44页 |
·蓄电池荷电状态监测方法 | 第44-47页 |
·蓄电池内阻的理论公式推导 | 第44页 |
·蓄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预测 | 第44-47页 |
·蓄电池荷电状态SOC | 第47页 |
·蓄电池充放电模型 | 第47-48页 |
·电机特性研究 | 第48-57页 |
·电机选型依据 | 第48-50页 |
·电机实验 | 第50-54页 |
·电机动态仿真模型 | 第54-56页 |
·电机动态仿真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基于Advisor的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59-71页 |
·仿真技术及相关软件 | 第59-61页 |
·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系统仿真模型 | 第61-62页 |
·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62-64页 |
·仿真循环工况的建立与选取 | 第64-66页 |
·国外轻型车排放测试循环的主要参数 | 第64-65页 |
·基于中国路况数据的测试循环工况的建立 | 第65-66页 |
·仿真分析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