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经济法视野下的水权制度研究

绪论第1-32页
 一、 水权制度的研究背景第19-22页
 二、 研究水权制度的意义第22-26页
 三、 国内外水权制度研究进展及分析第26-30页
 四、 水权制度的研究方法第30-32页
第一章 中外水权制度发展历史考察第32-51页
 一、 水权的由来第32-37页
  (一) “河岸权”制度:水权制度起源第33-34页
  (二) “优先占用权”制度:对“河岸权”缺陷的弥补第34-35页
  (三) 可交易水权制度:对“优先占用权”制度的改革第35-36页
  (四) 公共水权制度:水权制度发展的新趋势第36-37页
 二、 国外水权制度述评第37-43页
  (一) 国外水权制度概述第37-42页
  (二) 国外水权制度评析第42-43页
 三、 中国水权制度述评第43-51页
  (一) 中国水权制度概述第44-48页
  (二) 中国水权制度评析第48-51页
第二章 水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第51-69页
 一、 水权制度的哲学基础第51-54页
  (一) 传统环境哲学对构建水权制度的借鉴第51-52页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构建水权制度的指导第52-54页
 二、 水权制度的伦理学基础第54-57页
  (一) 环境伦理观对构建水权制度的影响第54-56页
  (二)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构建水权制度的要求第56-57页
 三、 水权制度的政治学基础第57-61页
  (一) 水权制度与国家职能第58页
  (二) 水权制度与政党第58页
  (三) 水权制度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第58-59页
  (四) 水权制度与政治体制改革第59-60页
  (五) 水权制度与人权保障第60页
  (六) 水权制度与国家安全第60-61页
 四、 水权制度的经济学基础第61-64页
  (一) 资源的稀缺性理论第61页
  (二) 外部不经济理论第61-62页
  (三) “经济人”理论第62-63页
  (四) 水权制度的经济学意义第63-64页
 五、 水权制度的法学基础第64-69页
  (一) 法律价值论对构建水权制度的意义第64-66页
  (二) 经济法是实现水权制度价值的重要手段第66-68页
  (三) 构建水权制度的法学理念第68-69页
第三章 水权的概述第69-91页
 一、 水权的定义第69-76页
  (一) 水权定义诸说第69-70页
  (二) 水权诸说的评价第70-73页
  (三) 水权定义的构建第73-76页
 二、 水权的体系第76-85页
  (一) 水物权第76-82页
  (二) 取水权第82-85页
 三、 水权的性质第85-87页
  (一) 水物权:完全的私权第85页
  (二) 取水权:带有较强国家干预色彩的私权第85-87页
 四、 水法律关系第87-91页
  (一) 水法律关系的主体第87-88页
  (二) 水法律关系的客体第88-89页
  (三) 水法律关系的内容第89-91页
第四章 水权配置制度第91-106页
 一、 水权配置概述第91-95页
  (一) 水权配置的概念和特点第91-92页
  (二) 水权配置的价值目标第92-95页
 二、 水权配置的原则第95-101页
  (一) 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生产、生态环境用水的原则第95-96页
  (二) 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96-97页
  (三) 统一规划,宏观调配的原则第97页
  (四) 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供定需的原则第97-98页
  (五) 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的原则第98-99页
  (六) 尊重习惯水权的原则第99页
  (七) 同类水权申请在先的原则第99-100页
  (八) 无偿划拨与有偿出让相结合的原则第100页
  (九) 出让方式获得的水权有使用期限的原则第100-101页
 三、 水权行政内部配置的方式和依据第101-102页
  (一) 水权行政内部配置的方式第101页
  (二) 水权行政内部配置的依据第101-102页
 四、 水权行政外部配置的顺序和手段第102-106页
  (一) 水权行政外部配置顺序第102-103页
  (二) 水权行政外部配置的手段第103-106页
第五章 水权流转制度第106-128页
 一、 水权流转的理论分析第106-112页
  (一) 水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第106-110页
  (二) 水权交易的必要性分析第110-112页
 二、 水权交易市场第112-117页
  (一) 水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第113-115页
  (二) 水权交易市场体系和要素第115-117页
 三、 水权交易价格第117-125页
  (一) 我国水权价格历史考察第117-119页
  (二) 国外水权价格模式的借鉴第119-121页
  (三) 水权价格的基本构成第121-123页
  (四) 影响水权价格的因素第123-124页
  (五) 水权价格的形成机制第124-125页
 四、 水权交易的程序第125-128页
  (一) 一级水权市场的交易程序第126-127页
  (二) 水权二级市场的交易程序第127-128页
第六章 水权管理制度第128-153页
 一、 国外水权管理制度及其借鉴第128-135页
  (一) 国外的水权管理制度第128-133页
  (二) 国外水权管理制度的借鉴第133-135页
 二、 水权管理的原则第135-139页
  (一) 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原则第135-136页
  (二) 依法管理原则第136-137页
  (三) 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第137页
  (四) 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原则第137-138页
  (五) 民主管理原则第138-139页
 三、 水权管理的体制第139-144页
  (一) 我国现行的水权管理体制及职责第139-141页
  (二) 我国现行水权管理体制的不足及完善第141-144页
 四、 水权管理的内容第144-151页
  (一) 一般意义上的水权管理第144-146页
  (二) 特殊意义上的水权管理第146-151页
 五、 水权管理的手段第151-153页
第七章 水权保护制度第153-173页
 一、 水权侵害行为的主要表现第153-155页
 二、 水权保护主体及法律责任第155-160页
  (一) 水权保护的主体第155-156页
  (二) 水权保护法律责任第156-160页
 三、 水权保护的基本原则第160-166页
  (一) 与生态保护相适应的原则第160-162页
  (二) 尊重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原则第162-163页
  (三) 全面保护原则第163-164页
  (四) 平等保护原则第164-165页
  (五) 生活用水权优先原则第165-166页
 四、 水权保护的措施第166-173页
  (一) 经济保护措施第166-169页
  (二) 行政保护措施第169-170页
  (三) 司法保护措施第170-173页
第八章 完善我国水权制度的若干构想第173-192页
 一、 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水资源的作用第173-176页
  (一) 科学界定我国《水法》中水资源的概念第173-174页
  (二) 明确地表明各种载体中水的权属第174-175页
  (三) 完善水权体系的有关法律规定第175-176页
 二、 完善水价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形成机制第176-179页
  (一) 确定科学的水价制定依据第177-178页
  (二) 优化水价结构,使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和保护水资源的需要第178-179页
 三、 健全用水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第179-183页
  (一) 完善工业用水制度第181-182页
  (二) 完善农业用水制度第182页
  (三) 完善城市用水制度第182-183页
 四、 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水务企业制度,保证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第183-185页
  (一) 改变对水务企业的直接控制,实行政企分开第184页
  (二) 开放水务企业投资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第184-185页
  (三) 完善水务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公司制治理结构第185页
 五、 完善水污染监督控制制度,减少污染对水资源的破坏第185-189页
  (一) 实行污水处理监督责任制第187-188页
  (二) 完善排污收费制度第188页
  (三) 建立地下水保护制度第188-189页
  (四) 加快非点源污染控制立法第189页
 六、 建议《刑法》增设非法取水罪,加强保护水资源的力度第189-190页
 七、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各项水权的实现第190-19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92-201页
后记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流励磁发电机励磁电源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可食包装膜的制膜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