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WTO中仲裁机制的制度架构 | 第9-68页 |
(一) 第21.3条仲裁 | 第10-39页 |
1 、 仲裁管辖权 | 第10-16页 |
(1) 适格的争议 | 第10-14页 |
(2) 适格的主体 | 第14-15页 |
(3) 争议双方的仲裁合意 | 第15-16页 |
2 、 程序性问题 | 第16-22页 |
(1) 仲裁前程序性问题 | 第16-17页 |
(2) 仲裁中程序性问题 | 第17-18页 |
(3) 仲裁期限 | 第18-19页 |
(4) 仲裁程序的中止 | 第19页 |
(5) 举证责任 | 第19-21页 |
(6) 案卷裁决规则 | 第21-22页 |
3 、 适用的法律 | 第22-24页 |
4 、 仲裁裁决 | 第24-36页 |
(1) “执行”的含义 | 第24-26页 |
(2) “合理期限”的含义 | 第26-30页 |
(3) “指导原则”的含义 | 第30-31页 |
(4) “具体情况”的含义 | 第31-34页 |
(5) 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关注(attention) | 第34-36页 |
5 、 仲裁裁决的效力 | 第36-37页 |
6 、 对仲裁裁决的监督 | 第37页 |
7 、 仲裁裁决的执行 | 第37-38页 |
8 、 仲裁的类型 | 第38页 |
9 、 依据DSU第26条第1款c项进行的仲裁 | 第38-39页 |
(二) 第22.6条仲裁 | 第39-68页 |
1 、 管辖权 | 第39-45页 |
(1) 适格的争议 | 第39-42页 |
(2) 适格主体 | 第42-44页 |
(3) 关于仲裁合意 | 第44-45页 |
2 、 程序性问题 | 第45-55页 |
(1) 当事一方请求仲裁的条件 | 第45-46页 |
(2) 仲裁员的确定 | 第46页 |
(3) 当事各方就仲裁程序的协议 | 第46-47页 |
(4) 仲裁期限 | 第47页 |
(5) 仲裁员的询问权 | 第47-48页 |
(6) 举证责任 | 第48-50页 |
(7) 对计算拟议中止程度的方法的解释 | 第50-52页 |
(8) 中止仲裁程序请求 | 第52-53页 |
(9) 初步裁决 | 第53-54页 |
(10) 关于特别规则和程序的问题 | 第54-55页 |
3 、 法律适用 | 第55-56页 |
4 、 仲裁裁决 | 第56-65页 |
(1) 确定拟议中止的程度是否等于利益抵销或损害的程度 | 第56-58页 |
(2) 审查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原则和程序是否得到遵守 | 第58-65页 |
5 、 对发展中国家国家的特殊待遇 | 第65-66页 |
6 、 仲裁裁决的效力 | 第66页 |
7 、 对仲裁裁决的监督 | 第66-67页 |
8 、 仲裁裁决的执行 | 第67页 |
9 、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中的仲裁 | 第67-68页 |
10 、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的仲裁 | 第68页 |
二、 WTO中的仲裁机制的特征 | 第68-79页 |
(一) WTO中仲裁机制的比较研究 | 第68-79页 |
1 、 管辖权 | 第69-73页 |
2 、 仲裁程序 | 第73-75页 |
3 、 法律适用 | 第75-76页 |
4 、 仲裁裁决的效力 | 第76页 |
5 、 对仲裁裁决的监督 | 第76-77页 |
6 、 仲裁裁决的执行 | 第77-78页 |
7 、 法律地位 | 第78-79页 |
(二) WTO中仲裁机制的特征 | 第79页 |
1 、 强制性 | 第79页 |
2 、 多边性 | 第79页 |
3 、 意思自治受限 | 第79页 |
4 、 对特定当事方的特别待遇 | 第79页 |
5 、 辅助性及内在协调性 | 第79页 |
三、 WTO中的仲裁制度评价及重构 | 第79-85页 |
(一) WTO中的仲裁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79-81页 |
(二) WTO中仲裁,是创新还是错误? | 第81-83页 |
(三) WTO仲裁机制重构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