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墨学研究综述 | 第1-10页 |
| 二、 《墨子》文本研究 | 第10-12页 |
| 三、 墨子思想及其特点的形成背景 | 第12-15页 |
| (一) 社会政治背景 | 第12-14页 |
| (二) 学术背景 | 第14-15页 |
| 四、 墨子思想的特点 | 第15-33页 |
| (一) 平民性 | 第15-26页 |
| 1 、 社会理想:兼爱、非攻 | 第15-18页 |
| 2 、 政治理想:尚贤、尚同 | 第18-22页 |
| 3 、 理论支点:天志、明鬼 | 第22-26页 |
| (二) 务实性 | 第26-33页 |
| 1 、 尚力主张:非命 | 第27-28页 |
| 2 、 经济措施:节用、节葬、非乐 | 第28-30页 |
| 3 、 尚用的文学观 | 第30-33页 |
| 五、 总结 | 第33-37页 |
| (一) 墨子思想的局限及对后世的影响 | 第34-36页 |
| 1 、 局限 | 第34-35页 |
| 2 、 影响 | 第35-36页 |
| (二) 墨子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