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人与水的关系 | 第18-22页 |
·水的生态意义 | 第18-19页 |
·水的文化意义 | 第19-20页 |
·水的情感意义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城市滨水地段水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的意义 | 第22-29页 |
·滨水地段的概念及滨水城市的分类 | 第22-26页 |
·概念 | 第22页 |
·分类 | 第22-26页 |
·滨水地段对改善城市物理环境的意义 | 第26页 |
·滨水地段水环境对城市空间的意义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城市滨水地段水环境的感知与体验 | 第29-43页 |
·概述 | 第29页 |
·人对水环境的感知途径 | 第29-31页 |
·人在城市滨水地段的亲水行为表现 | 第31-33页 |
·个体行为 | 第31-32页 |
·群体行为 | 第32-33页 |
·滨水环境的内在条件对亲水行为的影响 | 第33-38页 |
·浅层次的亲水行为 | 第33-34页 |
·深层次的亲水行为 | 第34-35页 |
·行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第35-36页 |
·活动的效应 | 第36-37页 |
·环境质量对亲水行为的影响 | 第37-38页 |
·滨水地段的外部条件对亲水行为的影响 | 第38-42页 |
·天气对亲水行为的影响 | 第38-40页 |
·季节对亲水行为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影响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城市滨水地段的亲水环境塑造 | 第43-81页 |
·概述 | 第43页 |
·滨水地段的可达性 | 第43-45页 |
·滨水地段的空间塑造 | 第45-50页 |
·滨水地段的空间类型 | 第45-46页 |
·线性空间 | 第46页 |
·节点空间 | 第46-50页 |
·利于亲水的驳岸形态处理 | 第50-60页 |
·平面形态 | 第50-51页 |
·断面形态 | 第51-57页 |
·表面形态 | 第57-59页 |
·改善堤岸的单一功能 | 第59-60页 |
·可参与的水环境设计 | 第60-63页 |
·把水引进来 | 第60-61页 |
·把岸拉出去 | 第61-63页 |
·景物塑造 | 第63-72页 |
·绿化 | 第63-64页 |
·场地设施 | 第64-67页 |
·雕塑 | 第67-69页 |
·水面铺装 | 第69-70页 |
·动态景观 | 第70-71页 |
·桥 | 第71-72页 |
·沿水建筑 | 第72-74页 |
·生态保持与环境保护 | 第74-75页 |
·设计实践及体会 | 第75-80页 |
·永州市滨江广场规划设计 | 第75-77页 |
·永州市滨江公园规划设计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附录B 关于滨水地段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