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研究

绪论第1-25页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节 油气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述评第17-19页
  一、国外对油气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及其研究现状第17-18页
  二、国内对油气资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及其研究现状第18-19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主题思想、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0页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20-25页
第一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5-69页
 §1.1 人类生存性矛盾的嬗变与“发展观”的演进第25-28页
     ·人类生存性矛盾的嬗变第25页
     ·“发展观”的演进第25-28页
 §1.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28-46页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第29-33页
     ·人文发展差异与能源需求第33-36页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第36-39页
     ·能源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能源—环境政策第39-46页
 §1.3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第46-69页
     ·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界定第46-47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第47-51页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及二氧化碳排放情景第51-62页
     ·利用全球化与WTO将为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第62-63页
     ·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第63-69页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的界定第69-78页
 §2.1 油气资源安全的提出第69-72页
     ·概述第69-70页
     ·油气资源安全的定义第70-71页
     ·油气资源安全的内涵第71-72页
 §2.2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的界定第72-78页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油气资源安全机理第72页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油气资源安全的经济学解释第72-75页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的界定第75-78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一:资源最适耗竭理论节与石油资源最优开采模型第78-92页
 §3.1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第78-80页
 §3.2 资源最适耗竭理论第80-83页
     ·候太龄定律第80-81页
     ·资源最适耗竭模型(以矿产资源为例)第81-83页
 §3.3 石油资源最优开采模型第83-92页
     ·石油供给模型第83-88页
     ·石油资源最优开采模型第88-92页
第四章 理论基础二:能源中断与国家储备稳定机制第92-109页
 §4.1 能源中断及其经济响应第92-98页
     ·能源中断与价格波动第92-93页
     ·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机制第93-95页
     ·能源中断的经济响应:图解表示第95页
     ·一些模拟结果第95-98页
 §4.2 国家储备稳定机制第98-109页
     ·国家储备与国家经济安全第98-101页
     ·国家储备调控机制第101-103页
     ·国家油气储备调控机制第103-109页
第五章 理论基础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机制理论第109-124页
 §5.1 国际贸易理论第109-114页
     ·比较优势理论第109-112页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112-114页
 §5.2 国际机制理论第114-124页
     ·国际机制的概念第114页
     ·国际机制的功能第114-116页
     ·国际机制理论概说第116-117页
     ·国际机制的个案分析第117-124页
第六章 理论基础四:油气地缘政治经济理论第124-138页
 §6.1 地缘政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124-126页
     ·地缘政治的内涵第124-125页
     ·地缘政治理论的历史沿革和流派第125-126页
 §6.2 地缘政治与油气安全第126-127页
 §6.3 地缘经济理论第127-131页
     ·地缘经济的概念与特征第128-130页
     ·地缘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第130-131页
 §6.4 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经济图景第131-138页
     ·时代的转换第131-133页
     ·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第133-134页
     ·油气地缘战略竞赛第134-135页
     ·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经济图景发展的新趋势第135-138页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评价模型第138-151页
 §7.1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的半结构性特征第138-139页
 §7.2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的影响因素第139-142页
     ·资源因素第139-140页
     ·政治因素第140-141页
     ·运输因素第141页
     ·经济因素第141-142页
     ·技术因素第142页
     ·军事因素第142页
 §7.3 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第142-151页
     ·油气资源供应安全评价模块第143-148页
     ·油气金融化安全评价模块第148页
     ·油气资源产业安全评价模块第148-151页
第八章 油气资源安全的国际比较第151-190页
 §8.1 世界油气市场及油气工业概况第151-166页
     ·世界油气资源概况第151-158页
     ·世界油气生产和贸易概况第158-166页
 §8.2 世界油气安全第166-172页
     ·世界油气安全现状第166-168页
     ·21世纪世界油气市场的变化与世界油气安全第168-170页
     ·9 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对今后世界油气安全的影响第170-172页
 §8.3 世界油气资源安全战略的选择第172-174页
 §8.4 国外油气资源安全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第174-190页
     ·国外建立油气安全战略的背景第174-175页
     ·美国油气安全战略第175-181页
     ·国外油气安全战略的主要措施、基本内容与经验第181-186页
     ·国外油气安全战略对我国的启示第186-190页
第九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态势第190-217页
 §9.1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的现实基础第190-200页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第190-194页
     ·中国油气供需现状第194-196页
     ·中国油气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第196-199页
     ·生态环境问题第199-200页
 §9.2 油气资源供应安全评价第200-205页
     ·油气资源基础评价第200页
     ·油气资源供应风险评价第200-203页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第203-205页
 §9.3 油气资源金融化安全评价第205-207页
 §9.4 油气资源产业安全评价第207-214页
     ·国内油气资源市场份额(C1)第207-208页
     ·国外油气资源市场份额(C2)第208-209页
     ·油气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C3)第209-214页
 §9.5 油气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第214-217页
     ·评价标准第214页
     ·综合评价第214-217页
第十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战略第217-249页
 §10.1 中国油气产业市场化战略第217-224页
     ·中国油气产业政府规制的现状第218-219页
     ·中国油气产业政府规制的重构与改革第219-224页
 §10.2 中国油气资源全球化战略第224-235页
     ·油气资源全球化战略的理念第225页
     ·中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第225-233页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第233-235页
 §10.3 中国油气资源金融化战略第235-240页
     ·重视价格风险管理,积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的竞争,通过石油金融互换,保证国家油气利益第236-238页
     ·制定参与国际风险市场竞争的相关政策第238-239页
     ·建立“石油金融化”战略体系第239-240页
 §10.4 中国油气资源储备战略第240-244页
     ·总体原则第240-241页
     ·储备规模、结构和布局第241-242页
     ·储备资金的筹措第242-243页
     ·国家石油储备管理的体制第243页
     ·国家石油储备的调控运作机制第243-244页
 §10.5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44-249页
     ·国内稳定供应战略第245-246页
     ·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第246页
     ·节约能源消耗战略第246-247页
     ·虚拟油气资源战略第247-249页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249-254页
致谢第254-255页
参考文献第255-264页

论文共2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坑复合土钉支护全过程内力及变形研究
下一篇:碳纤维布加固不同损伤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