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0页 |
| ·前言 | 第12页 |
| ·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简介 | 第12-16页 |
| ·结构性质 | 第12-14页 |
| ·电子性质 | 第14-16页 |
| ·催化性质 | 第16页 |
| ·碳化物和氮化物的合成 | 第16-20页 |
| ·合成方法 | 第16-18页 |
| ·高温合成方法 | 第16-17页 |
| ·程序升温反应法 | 第17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 ·化学气相沉淀法 | 第17-18页 |
| ·碳热还原法 | 第18页 |
| ·超声波合成方法 | 第18页 |
| ·形成机理 | 第18-20页 |
| ·催化性能 | 第20-23页 |
| ·表征 | 第23-38页 |
| ·化学吸附 | 第23-34页 |
| ·O_2吸附 | 第23-24页 |
| ·CO吸附 | 第24-27页 |
| ·H_2吸附 | 第27-29页 |
| ·NH_3吸附 | 第29-30页 |
| ·NO吸附 | 第30页 |
| ·有机分子的吸附 | 第30-34页 |
| ·XPS和NEAXFS | 第34-38页 |
| ·XPS | 第34-35页 |
| ·NEXAFS | 第35-38页 |
| ·论文工作设想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50-54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页 |
| ·载体和化学试剂 | 第50页 |
| ·负载型碳化钼催化剂的合成 | 第50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0-52页 |
| ·X光衍射(XRD) | 第50-52页 |
| ·X光电子能谱(XPS) | 第52页 |
| ·原位红外实验 | 第52-54页 |
| 第三章 新鲜态Mo_2C/Al_2O_3催化剂合成过程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54-77页 |
| ·前言 | 第54-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64页 |
| ·还原钝化态碳化钼催化剂的表征 | 第55页 |
| ·XPS结果 | 第55页 |
| ·钝化态碳化钼催化剂上CO的吸附 | 第55页 |
| ·新鲜态碳化钼催化剂的表征 | 第55-64页 |
| ·新鲜态的Mo_2C/Al_2O_3上CO吸附的红外光谱 | 第55-58页 |
| ·TPR-MS结果 | 第58-64页 |
| ·讨论 | 第64-70页 |
| ·还原钝化态和新鲜态Mo_2C/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位 | 第64-66页 |
| ·新鲜态Mo2C/Al2O3催化剂表面积碳的消除 | 第66-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 第四章 Mo_2C/Al_2O_3催化剂用H_2O及CO_2钝化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77-96页 |
| ·前言 | 第77页 |
| ·实验结果 | 第77-88页 |
| ·O_2、H_2O与CO共吸附的红外光谱 | 第77-78页 |
| ·CO_2与CO共吸附的红外光谱 | 第78-85页 |
| ·Mo_2C/Al_2O_3催化剂用H_2O或CO_2钝化后再还原 | 第85-88页 |
| ·讨论 | 第88-90页 |
| ·O_2钝化与H_2O或CO_2钝化的对比 | 第88-90页 |
| ·CO_2在新鲜态Mo_2C/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与反应 | 第90页 |
| ·小结 | 第90-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第五章 噻吩在Mo_2C/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行为 | 第96-119页 |
| ·前言 | 第96-97页 |
| ·实验结果 | 第97-110页 |
| ·噻吩、H_2S与CO共吸附 | 第97-99页 |
| ·新鲜态Mo_2C/γ-A_l2O_3催化剂上噻吩的吸附 | 第99-101页 |
| ·噻吩不同温度吸附对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 ·噻吩在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反应 | 第102页 |
| ·H2S不同温度吸附对Mo_2C/γ-Al_2O_3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 ·硫化后的Mo_2C/γ-Al_2O_3催化剂的再生 | 第105-110页 |
| ·讨论 | 第110-114页 |
| ·噻吩和H2S对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 ·噻吩在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的HDS反应 | 第112-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 第六章 Mo_2C/Al_2O_3催化剂上苯,乙腈,丁二烯选择加氢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 第119-165页 |
| ·前言 | 第119页 |
| ·实验结果 | 第119-151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苯的加氢反应 | 第119-133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苯原位加氢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120页 |
| ·苯在钝化态、还原钝化态及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 | 第120-121页 |
| ·苯加氢反应前后Mo_2C/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变化110 | 第121-129页 |
| ·Mo_2C/γ-Al_2O_3催化剂苯加氢反应性能评价 | 第129-133页 |
| ·不同制备条件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30-133页 |
| ·还原钝化态Mo_2C/γ-Al_2O_3与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催化活性对比 | 第133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丁二烯的加氢反应 | 第133-142页 |
| ·丁二烯与CO在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共吸附 | 第134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丁二烯的原位加氢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134-135页 |
| ·丁二烯加氢反应前后Mo_2C/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变化 | 第135-142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乙腈的加氢反应 | 第142-151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乙腈的吸附 | 第142-143页 |
| ·乙腈与CO的共吸附 | 第143-146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乙腈原位加氢反应的红外光谱研究 | 第146-151页 |
| ·乙腈加氢反应前后Mo_2C/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变化 | 第151页 |
| ·讨论 | 第151-157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苯的加氢反应 | 第151-153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丁二烯的加氢反应 | 第153-155页 |
| ·新鲜态Mo_2C/γ-Al_2O_3催化剂上乙腈的加氢反应 | 第155-157页 |
| ·小结 | 第157-1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8-16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65-168页 |
|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目录 | 第168-172页 |
| 致谢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