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有效降低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2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8页
 1.2 论文研究的重点及有关说明第8-9页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第10-12页
第二章 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性第12-19页
 2.1 资产质量与不良资产的界定第12-13页
 2.2 资产质量对经济金融的影响第13-14页
 2.3 资产质量对商业银行业绩指标的影响第14-16页
  2.3.1 商业银行业绩指标体系的构成和评价第14页
  2.3.2 资产质量对商业银行业绩指标的影响第14-16页
 2.4 建设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必要性第16-18页
  2.4.1 《巴塞尔协议》对金融业的行业规范和约束第16页
  2.4.2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冲击第16-18页
  2.4.3 提高资产质量是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上市前的首要任务第18页
 2.5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建设银行资产质量特征及不良资产成因第19-33页
 3.1 建设银行资产质量特征第20-25页
  3.1.1 结构特征第20-22页
  3.1.2 比较特征第22-25页
 3.2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第25-32页
  3.2.1 信用环境与法制的原因第26页
  3.2.2 政府与企业的原因第26-27页
  3.2.3 历史与体制的原因第27-28页
  3.2.4 建设银行内部的原因第28-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第33-47页
 4.1 风险防范的环境培育和机制建设第33-38页
  4.1.1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净化信用环境第33-35页
  4.1.2 发展资本市场,优化融资结构第35-37页
  4.1.3 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第37-38页
 4.2 借鉴西方银行经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第38-46页
  4.2.1 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见图4-1)第38-40页
  4.2.2 建立、完善风险管理系统第40-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控制与化解第47-54页
 5.1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第47-48页
 5.2 资产证券化的探讨第48-52页
  5.2.1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基本运作程序第48-49页
  5.2.2 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第49-50页
  5.2.3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设想第50-52页
 5.3 保理业务的尝试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建设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第54-57页
 6.1 政策性剥离的局限性第54页
 6.2 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建议第54-55页
 6.3 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思路第55-56页
 6.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劳务派遣法律问题探讨
下一篇:义齿CAD/CAM系统中特征模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