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第一章 沉积模拟研究简况 | 第10-24页 |
第一节 沉积模拟研究历程 | 第10-16页 |
一、 初级阶段-以现象观察描述为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二、 迅速发展时期-以底形研究为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三、 湖盆砂体模拟阶段--以砂体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我国沉积模拟研究的基本现状 | 第16-18页 |
一、 我国沉积模拟研究的基本概况 | 第16页 |
二、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装置简介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沉积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一、 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的日益结合 | 第18-19页 |
二、 提供勘探早期储层预测的新方法 | 第19页 |
三、 提供开发后期砂体非均质性描述的新技术 | 第19页 |
四、 与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方法的结合 | 第19-20页 |
五、 与流动单元划分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相结合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沉积模拟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扇三角洲物理模拟研究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一、 几何相似 | 第24-25页 |
二、 运动相似 | 第25页 |
三、 动力相似 | 第25-26页 |
四、 相似准则 | 第26页 |
第二节 扇三角洲物理模拟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一、 自然模型法 | 第27-28页 |
二、 比尺模型法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扇三角洲物理模拟的方法步骤及局限性 | 第30-31页 |
一、 物理模拟的方法步骤 | 第30-31页 |
二、 物理模拟的局限性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扇三角洲的研究概况 | 第33-45页 |
第一节 扇三角洲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扇三角洲模式 | 第36-39页 |
一、 牙买加型 | 第36页 |
二、 阿拉斯加型 | 第36-37页 |
三、 断陷湖盆型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扇三角洲主要特征 | 第39-43页 |
一、 扇三角洲发育的地质背景特点 | 第39-40页 |
二、 扇三角洲平面相带沉积特征 | 第40-41页 |
三、 扇三角洲垂向层序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白庙气田ES_2~下、ES_3~上、ES_3~中、ES_3~下砂体形成过程物理模拟研究 | 第45-121页 |
第一节 白庙地区地层和构造特征 | 第45-50页 |
一、 地层特征 | 第45-47页 |
二、 构造特征 | 第47-50页 |
第二节 白庙气田扇三角洲沉积相标志 | 第50-53页 |
一、 颜色 | 第50页 |
二、 岩性 | 第50-51页 |
三、 岩矿组成 | 第51页 |
四、 结构构造 | 第51-52页 |
五、 剖面特征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沉积物源区确定 | 第53页 |
第四节 沉积模拟实验过程 | 第53-65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53-54页 |
二、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4-62页 |
三、 实验过程描述 | 第62-65页 |
第五节 白庙气田ES_2~下、ES_3~上、ES_3~中、ES_3~下实验过程分析 | 第65-75页 |
一、 沉积过程的基本规律 | 第65-71页 |
二、 扇三角洲沉积动力学 | 第71-75页 |
第六节 白庙气田ES_2~下、ES_3~上、ES_3~中、ES_3~下砂体岩石相 | 第75-79页 |
一、 岩石相类型 | 第75-77页 |
二、 岩石相组合特征 | 第77-79页 |
第七节 白庙气田ES_2~下、ES_3~上、ES_3~中、ES_3~下砂体沉积微相 | 第79-88页 |
一、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 第79-80页 |
二、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80-86页 |
三、 前扇三角洲亚相 | 第86-88页 |
第八节 白庙气田砂体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88-91页 |
第九节 白庙气田砂体沉积模式 | 第91-93页 |
第十节 白庙地区沉积砂体分布特征 | 第93-119页 |
一、 沙三~下亚段 | 第93-94页 |
二、 沙三~中亚段 | 第94页 |
三、 沙三~上亚段 | 第94-95页 |
四、 沙三~下亚段 | 第95-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白庙气田扇三角洲砂体形成及分布的数值模拟 | 第121-166页 |
第一节 砂体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的基本特点 | 第121-123页 |
一、 控制模拟 | 第121页 |
二、 不可反演性和时间单向性 | 第121-122页 |
三、 边界条件 | 第122页 |
四、 尊重现实的合理简化 | 第122-123页 |
五、 计算能力 | 第123页 |
第二节 三角洲砂体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123-129页 |
一、 数学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 | 第123-125页 |
二、 数学模型的分类 | 第125页 |
三、 数值解法 | 第125-129页 |
第三节 数值模拟软件设计及实现 | 第129-130页 |
第四节 扇三角洲沉积过程的水动力学数值模拟 | 第130-141页 |
一、 研究概况与基本思路 | 第130-132页 |
二、 边界条件的拟定 | 第132-133页 |
三、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33-134页 |
四、 计算步骤 | 第134-135页 |
五、 数据模拟软件性能检验 | 第135-141页 |
第五节 白庙气田储层分布的数值模拟预测 | 第141-164页 |
一、 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141-143页 |
二、 数值模拟结果 | 第143-145页 |
三、 扇三角洲砂体数值模拟的讨论 | 第145-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66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166-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