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页 |
第一章 创建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10-25页 |
一、 加强财政管理的必要性 | 第10-15页 |
(一) 财政管理概述 | 第10-13页 |
(二) 加强财政管理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二、 公共财政管理概述 | 第15-20页 |
(一) 公共财政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17页 |
(二) 公共财政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三) 公共财政模式的类型 | 第18-20页 |
三、 创建我国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0-25页 |
(一) 我国对公共财政理论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二) 创建我国公共财政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2页 |
(三) 创建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 第22-23页 |
(四) 研究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重要现实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香港的公共财政管理 | 第25-33页 |
一、 财政收支管理 | 第25-27页 |
(一) 财政收支构成 | 第25-26页 |
(二) 财政收支管理特征 | 第26-27页 |
二、 理财原则 | 第27-29页 |
(一) 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理财原则,并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实行限制 | 第27页 |
(二) 对“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实行量化,并以此作为政府公共开支的标准 | 第27-28页 |
(三) 经常和非经常账目盈余(赤字)融通准则 | 第28-29页 |
三、 现行的税制及税务管理 | 第29-32页 |
(一) 香港税制的历史演变 | 第29页 |
(二) 香港现行的税制概况 | 第29-31页 |
(三) 香港主要的税种介绍 | 第31页 |
(四) 香港的税务管理 | 第31-32页 |
四、 财政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一) 预算的编制 | 第32-33页 |
(二) 预算的审议与通过 | 第33页 |
(三) 预算的实施与账目的审核 | 第33页 |
第三章 澳门的公共财政管理 | 第33-41页 |
一、 财政收支管理 | 第33-36页 |
(一) 澳门的财政收支 | 第34-35页 |
(二) 澳门财政收支结构及其变化 | 第35-36页 |
二、 理财原则 | 第36-37页 |
(一) “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 | 第37页 |
(二) 公共开支的增长率与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 | 第37页 |
(三) 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 第37页 |
三、 现行的税制及税务管理 | 第37-40页 |
(一) 澳门税制的历史沿革 | 第37-38页 |
(二) 澳门的税制概况 | 第38-40页 |
(三) 澳门的税务管理 | 第40页 |
四、 财政管理体制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台湾的公共财政管理 | 第41-50页 |
一、 财政收支管理 | 第41-43页 |
二、 理财原则 | 第43页 |
三、 现行的税制及税务管理 | 第43-47页 |
(一) 台湾税制的历史沿革 | 第43-45页 |
(二) 台湾现行的税制概况 | 第45-46页 |
(三) 台湾的税务管理 | 第46-47页 |
四、 财政管理体制 | 第47-50页 |
(一) 财政收支划分系统 | 第48-49页 |
(二) 税源分配与归属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 | 第50-58页 |
一、 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50-53页 |
(一) 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的共性分析 | 第50-52页 |
(二) 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的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二、 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 | 第53-58页 |
(一) 财政收支及理财管理比较 | 第53-55页 |
(二) 税制比较 | 第55-56页 |
(三) 财政管理体制比较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创建中国大陆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思考 | 第58-67页 |
一、 关于我国财政职能与收支范围的重新鉴定 | 第59-61页 |
二、 完善我国税制及税务管理的思考 | 第61-62页 |
三、 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的思考 | 第62-63页 |
四、 运用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考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