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税收基本法内涵的界定与分析 | 第1-14页 |
一、 税收基本法的法律地位分析 | 第9-11页 |
(一) 法学和税法学 | 第9-10页 |
(二) 税法学和税法 | 第10-11页 |
(三) 税法和税收基本法 | 第11页 |
二、 税收基本法特定内涵的考察与分析 | 第11-14页 |
第二部分 税收基本法的调整对象--税收法律关系 | 第14-22页 |
一、 税收法律关系含义的法学考察 | 第14-16页 |
(一) 法律关系的法学界定 | 第14-15页 |
(二) 税收法律关系含义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第16-17页 |
三、 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平等性 | 第17-22页 |
(一) 税收法律关系平等性本质的法学分析 | 第17-19页 |
(二) 税收法律关系平等性的实现 | 第19-22页 |
第三部分 税收基本法的基本原则研究 | 第22-30页 |
一、 税收基本法的基本原则含义与作用的分析 | 第22-24页 |
(一) 基本原则含义的法学分析 | 第22-23页 |
(二) 税收基本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 第23-24页 |
二、 税收基本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 第24-30页 |
(一) 税收法定原则 | 第24-25页 |
(二) 税收公平原则 | 第25-26页 |
(三) 税收效率原则 | 第26-30页 |
第四部分 建立我国税收基本法相关问题的思考 | 第30-40页 |
一、 税收基本法目标模式的选择 | 第30-34页 |
(一) 目标模式的界定 | 第30页 |
(二) 目标模式的内容 | 第30-31页 |
(三) 影响目标模式选择的因素 | 第31-32页 |
(四) 我国税收基本法的目标模式选择--权利与效率并重的模式 | 第32-34页 |
二、 我国税收基本法的规模 | 第34-35页 |
三、 税收基本法的基本内容 | 第35-37页 |
四、 我国税收基本法与其它法律的配合和协调 | 第37-38页 |
(一) 与宪法的配合和协调 | 第37-38页 |
(二) 与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的配合和协调 | 第38页 |
五、 我国税收基本法的立法时机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