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激发能分配及光破坏防御机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5页
英文缩略表第15-17页
综述第17-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8-42页
 1. 材料种植第38页
  1.1 田间材料的种植第38页
  1.2 缺素材料的培养第38页
 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2.1 抑制剂的引入第38页
  2.2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38-39页
  2.3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测定第39-40页
  2.4 叶绿素荧光猝灭动力学的测定第40-41页
  2.5 叶绿体色素的测定第41页
  2.6 叶黄素组分的测定第41页
  2.7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90页
 1 光系统II反应中心失活对天线调节的影响第42-48页
  1.1 链霉素对最大光化学效率、PSII反应中心活性及电子传递的影响第42-44页
  1.2 链霉素对非光化学猝灭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第44-46页
  1.3 PSII反应中心失活与激发能耗散不同组分间的关系第46-47页
  1.4 结论第47-48页
 2 天线调节对光系统I、光系统II之间激发能分配及光合活性的影响第48-55页
  2.1 DTT处理对最大天线转化效率(Fv/Fm)和叶绿素荧光降低比率(Rfd)的影响第49-50页
  2.2 DTT处理对开放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影响第50-52页
  2.3 DTT处理对光系统I、光系统II间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52页
  2.4 DTT处理对光系统II激发能压力和非光化学猝灭的影响第52-54页
  2.5 结论第54-55页
 3 铁缺乏对大豆、玉米光合机构、功能及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55-75页
  3.1 铁缺乏对大豆、玉米光系统II结构、功能的影响第55-62页
   3.1.1 缺铁大豆、玉米叶片的光合能力变化第56-57页
   3.1.2 缺铁大豆、玉米叶片快速荧光诱导曲线的变化第57-60页
   3.1.3 缺铁大豆、玉米叶片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能量流动模型第60页
   3.1.4 稳态光合过程中缺铁大豆、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猝灭的变化第60-61页
   3.1.5 结论第61-62页
  3.2 铁缺乏对大豆叶片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62-69页
   3.2.1 缺铁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第62页
   3.2.2 光下缺铁对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第62-63页
   3.2.3 缺铁叶片光系统II的激发能分配第63-64页
   3.2.4 缺铁对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程度的影响第64-65页
   3.2.5 缺铁叶片光系统I和光系统II间的激发能分配第65-66页
   3.2.6 铁缺乏对光系统I环式电子传递的影响第66-67页
   3.2.7 结论第67-69页
  3.3 缺铁大豆叶片在光合诱导过程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启动减慢第69-75页
   3.3.1 缺铁对叶片光化学猝灭和实际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第69-70页
   3.3.2 缺铁对激发能捕获效率的影响第70-71页
   3.3.3 缺铁对非光化学猝灭启动的影响第71-72页
   3.3.4 抗坏血酸含量对缺铁叶片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第72-74页
   3.3.5 结论第74-75页
 4 锰缺乏对大豆、玉米光合机构、功能及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75-90页
  4.1 锰缺乏降低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高能态猝灭第75-82页
   4.1.1 缺锰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第75-76页
   4.1.2 缺锰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76-77页
   4.1.3 缺锰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化第77-78页
   4.1.4 缺锰叶片光化学猝灭的变化第78-80页
   4.1.5 缺锰叶片高能态猝灭(qE)与叶黄素循环的变化第80页
   4.1.6 结论第80-82页
  4.2 光系统II受体侧电子传递受阻及光系统I环式电子传递增强导致缺锰叶片Q_A还原程度增加第82-90页
   4.2.1 缺锰对大豆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影响第82-85页
   4.2.2 光下缺锰对大豆叶片PSII量子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第85-86页
   4.2.3 光下缺锰对大豆叶片天线转化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QA还原状态的影响第86-88页
   4.2.4 缺锰对大豆叶片光后叶绿素荧光上升的影响第88-89页
   4.2.5 结论第89-90页
讨论第90-101页
 1 光系统II反应中心逐步失活过程中天线调节能力的变化第90-91页
 2 阻断光系统II天线调节导致两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失衡和光合活性下降第91-92页
 3 铁缺乏对大豆、玉米光合机构及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92-95页
  3.1 缺铁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分析第92-93页
  3.2 铁缺乏对大豆、玉米光系统II结构、功能的影响第93-94页
  3.3 铁缺乏对叶片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94-95页
  3.4 缺铁大豆叶片在光合诱导过程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启动减慢的分析第95页
 4. 锰缺乏对大豆、玉米光合机构、功能及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第95-99页
  4.1 缺锰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分析第96页
  4.2 锰缺乏降低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的高能态猝灭第96-97页
  4.3 光合诱导过程中光系统II受体侧电子传递受阻及光系统I环式电子传递增强导致缺锰叶片Q_A还原程度增加第97-99页
   4.3.1 光合诱导过程中缺锰对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第97页
   4.3.2 Q_A还原程度增加的原因第97-99页
   4.3.3 Q_A还原程度增加的可能生理意义第99页
 5. 高等植物的激发能分配调节及应用第99-100页
 6. 结论第100-101页
  6.1 主要结论第100页
  6.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可能的应用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发表及奖励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