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密实度破坏性测试方法概述 | 第8-9页 |
1.3 密实度无损破坏测试方法概述 | 第9-11页 |
1.4 现场压实检测的其他方法 | 第11-12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土动剪切模量实验测试成果的分析 | 第13-27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动剪切模量G与剪应变γ间关系试验一 | 第13-16页 |
2.2.1 试验方法 | 第14页 |
2.2.2 试验结果 | 第14-16页 |
2.2.3 试验分析 | 第16页 |
2.3 动剪切模量G与剪应变γ间关系试验二 | 第16-23页 |
2.3.1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2.3.2 试样的制备和实验过程 | 第17页 |
2.3.3 共振柱试验获得的G~γ关系 | 第17-19页 |
2.3.4 结合动三轴实验获得的G/G_(max)~γ关系 | 第19页 |
2.3.5 利用参考应变γ_r对曲线G/G_(max)~γ进行归一 | 第19-22页 |
2.3.6 对上述两个试验的总结 | 第22-23页 |
2.4 动剪切模量与有效围压σ'_m及孔隙比e之间关系 | 第23-27页 |
2.4.1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2.4.2 G_(max)与有效围压、孔隙比之间关系的试验结果 | 第23页 |
2.4.3 G_(max)公式的拟合 | 第23-27页 |
第三章 瞬态冲击落锤与地基间的相互作用 | 第27-4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半空间表面在竖向集中谐和力作用下的解答 | 第27-32页 |
3.2.1 谐和振动下轴对称问题的波动方程 | 第28-29页 |
3.2.2 边界条件的一般形式 | 第29页 |
3.2.3 由Hankle变换求解(3.3)及(3.4)式 | 第29-30页 |
3.2.4 表面位移的积分解 | 第30页 |
3.2.5 离扰力近处表面竖向位移的近似计算 | 第30-32页 |
3.3 基础竖向谐和振动的解答 | 第32-33页 |
3.3.1 假定基底反力分布的解 | 第32页 |
3.3.2 混合边值问题的基本解答 | 第32-33页 |
3.4 基础竖向振动半空间的实用化 | 第33-37页 |
3.4.1 方程对等法简介 | 第33页 |
3.4.2 适用于落锤冲击法的竖向振动的方程对等法的实质和推导过程 | 第33-37页 |
3.4.3 竖向振动的方程对等法的振动方程 | 第37页 |
3.5 适用于瞬态锤击法条件下的地基土的自振频率计算公式 | 第37-40页 |
3.5.1 阻尼对地基土固有自振频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2 利用方程对等法计算落锤冲击地基土的自振频率公式 | 第39-40页 |
3.6 试验验证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瞬态锤击条件下动剪切模量的研究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在瞬态锤击条件下动剪切模量G的计算公式 | 第43-46页 |
4.2.1 动剪切模量比G/G_(max)与γ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4.2.2 瞬态锤击下地基土的动剪切模量计算公式 | 第44-46页 |
4.3 由剪切波速V_s和压缩波速V_p的实验验证动剪模量计算公式 | 第46-52页 |
4.3.1 弹性波速V_s和V_p与地基土干密度ρ_d间关系的理论公式 | 第46-47页 |
4.3.2 理论公式与实际检测比较 | 第47-49页 |
4.3.3 试验验证 | 第49-50页 |
4.3.4 结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瞬态锤击法测地基密实度的研究 | 第52-65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对(5.1)式中ξ值的分析 | 第52-54页 |
5.3 瞬态落锤冲击地面的引起的振动频率与土体干密度之间的关系 | 第54-60页 |
5.3.1 引言 | 第54-55页 |
5.3.2 粉土地基 | 第55-59页 |
5.3.3 粉砂土地基 | 第59-60页 |
5.3.4 总结 | 第60页 |
5.4 实际试验验证 | 第60-63页 |
5.4.1 试验方法 | 第60-63页 |
5.5 利用瞬态锤击法检测地基密实度的测试方法 | 第63-65页 |
5.5.1 适用范围 | 第63页 |
5.5.2 检测方法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6.2 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