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崭露头角 | 第9-26页 |
第一节 变法前的经历 | 第9-11页 |
第二节 戊戌变法中的主要活动 | 第11-22页 |
第三节 与康有为的分歧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变法失败后谋救光绪的活动 | 第26-43页 |
第一节 逃亡日本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游说日本政要 | 第27-33页 |
第三节 同康梁分道扬鑣 | 第33-38页 |
第四节 反对慈禧废立阴谋 | 第38-40页 |
第五节 回国继续营救光绪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创制官话合声字母 | 第43-63页 |
第一节 归国后转向普及教育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创制官话字母 | 第46-50页 |
第三节 赢得上层人士赞助 | 第50-52页 |
第四节 注重民间推广 | 第52-55页 |
第五节 请愿资政院 | 第55-56页 |
第六节 读音统一会之争 | 第56-60页 |
第七节 评说 | 第60-63页 |
第四章 力倡教育救国 抨击军阀 | 第63-75页 |
第一节 救国以教育为主脑 | 第63-70页 |
第二节 抨击军阀统治 | 第70-75页 |
第五章 批评孙中山与阎锡山——为私有制辩护 | 第75-87页 |
第一节 批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 第75-84页 |
第二节 驳阎锡山“劳资合一论” | 第84-87页 |
第六章 批评梁漱溟 进一步凸显其教育本位的改革思想 | 第87-101页 |
第一节 对梁漱溟的文化观及其乡村建设理论的批评 | 第87-94页 |
第二节 与胡适改革思想合流 | 第94-101页 |
余论 | 第101-10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后记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