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1 设备更新的现状及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 第7-10页 |
1.1 设备维修与更新现状 | 第7-9页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 第9-10页 |
2 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和故障特征 | 第10-19页 |
2.1 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1.1 专家系统 | 第10-11页 |
2.1.2 人工神经网络 | 第11页 |
2.1.3 小波变换 | 第11-12页 |
2.1.4 灰色系统 | 第12页 |
2.1.5 故障树 | 第12页 |
2.2 设备的故障演变过程和故障特征 | 第12-19页 |
2.2.1 故障和故障分析 | 第12-13页 |
2.2.2 故障分类 | 第13-15页 |
2.2.3 单一故障的演变过程 | 第15-16页 |
2.2.4 设备中的故障演变历程分析 | 第16-17页 |
2.2.5 设备故障的特征 | 第17-19页 |
3 故障模式、影响和致命度(FMECA)方法的简介 | 第19-28页 |
3.1 FMECA的发展史 | 第19页 |
3.2 FMECA的应用范围 | 第19-20页 |
3.3 FMECA方法中的一些概念 | 第20页 |
3.4 FMECA(FMEA)的特点及准备工作 | 第20-22页 |
3.5 FMECA(FMEA)表格的绘制 | 第22-23页 |
3.6 致命度(危害度)分析 | 第23-27页 |
3.6.1 故障程度的分类 | 第23-24页 |
3.6.2 致命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第24-27页 |
3.7 FMECA(FMEA)的工作流程 | 第27-28页 |
4 维修与更新的描述 | 第28-38页 |
4.1 设备更新的含义 | 第28页 |
4.2 设备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 第28-31页 |
4.2.1 设备的有形磨损 | 第28-29页 |
4.2.2 设备的无形磨损 | 第29-30页 |
4.2.3 设备的综合磨损 | 第30-31页 |
4.3 设备的寿命 | 第31-35页 |
4.3.1 经济寿命的确定方法 | 第31-34页 |
4.3.2 经济寿命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4.4 设备维修种类 | 第35-38页 |
4.4.1 预防维修制度 | 第36页 |
4.4.2 状态监测维修 | 第36-37页 |
4.4.3 事后维修 | 第37页 |
4.4.4 无维修设计 | 第37页 |
4.4.5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设计 | 第37-38页 |
4.4.6 视情维修 | 第38页 |
5 寿命周期较长的设备更新决策 | 第38-41页 |
5.1 拖拉机的构造和适用范围及技术规格 | 第38-39页 |
5.1.1 拖拉机的构造 | 第38页 |
5.1.2 拖拉机的适用范围与技术规格 | 第38-39页 |
5.2 拖拉机的送修标准 | 第39-40页 |
5.3 FMECA方法在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6 设备更新决策 | 第41-48页 |
6.1 设备维修费用的计算 | 第41-43页 |
6.1.1 设备维修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 第41-42页 |
6.1.2 设备维修费用的计算 | 第42-43页 |
6.2 设备现代化改装 | 第43-47页 |
6.2.1 设备现代化改装的有效性 | 第43-44页 |
6.2.2 设备现代化改装的可行性 | 第44-45页 |
6.2.3 设备现代化改装的方向性 | 第45页 |
6.2.4 设备现代化改装费用的计算 | 第45-47页 |
6.3 用相同型号新设备进行更换的费用计算 | 第47页 |
6.4 用技术更先进的设备更换的费用计算 | 第47页 |
6.5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6.6 设备更新决策工作流程 | 第48页 |
7 技术寿命周期较短设备的更新决策 | 第48-55页 |
7.1 PC的更新决策工作流程 | 第50页 |
7.2 实例分析 | 第50-55页 |
7.2.1 PC出现故障时的维修与更新决策 | 第51-53页 |
7.2.2 PC任务改变时的维修与更新决策 | 第53-55页 |
8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英文摘要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