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2. 低功耗设计研究的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概要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低功耗设计综述 | 第18-28页 |
2.1. CMOS电路的功耗模型 | 第18-20页 |
2.2. 功耗估计的基本模型 | 第20-21页 |
2.3. EnergyEfficiency的度量标准 | 第21-26页 |
2.3.1. EDP | 第22页 |
2.3.2. PDP | 第22-23页 |
2.3.3. 处理器能量效率度量 | 第23-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低功耗设计方法及设计流程 | 第28-61页 |
3.1. 低功耗设计方法综述 | 第28-30页 |
3.2. 电路级低功耗设计方法 | 第30-36页 |
3.2.1. 逻辑类型的选择 | 第30-34页 |
3.2.1.1. 动态CMOS逻辑 | 第30-32页 |
3.2.1.2. 传输门逻辑 | 第32-34页 |
3.2.2. 降低电容 | 第34-35页 |
3.3.1.1. 按比例缩小工艺 | 第34页 |
3.3.1.2. 在版图设计中降低电容 | 第34-35页 |
3.2.3. 降低电压和频率 | 第35-36页 |
3.3. 门级低功耗设计方法 | 第36-40页 |
3.3.1. 单元库映射 | 第36-37页 |
3.3.2. 改变单元尺寸 | 第37-38页 |
3.3.3. 插入缓冲器 | 第38页 |
3.3.4. 调整相位 | 第38-39页 |
3.3.5. 管脚置换 | 第39页 |
3.3.6. 因式化简 | 第39-40页 |
3.4. 寄存器传输级低功耗设计方法 | 第40-48页 |
3.4.1. 门控时钟 | 第40-44页 |
3.4.1.1. 门控时钟单元 | 第42页 |
3.4.1.2. 添加门控时钟后电路的可测性 | 第42-43页 |
3.4.1.3. 全局门控时钟 | 第43-44页 |
3.4.2. 存储单元分区访问 | 第44-45页 |
3.4.3. 操作数分离 | 第45-46页 |
3.4.4. 预计算 | 第46-47页 |
3.4.5. 操作树变形 | 第47-48页 |
3.5. 结构和算法级低功耗设计方法 | 第48-57页 |
3.5.1. 采用并行结构 | 第48-50页 |
3.5.2. 采用流水线 | 第50-52页 |
3.5.3. 优化编码风格 | 第52-53页 |
3.5.4. 异步电路结构 | 第53-55页 |
3.5.5. 动态电压缩小 | 第55-57页 |
3.6. 功耗优化和分析工具 | 第57-59页 |
3.7. 采用HDL的低功耗设计流程 | 第59-60页 |
3.8.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低功耗译码部件设计 | 第61-74页 |
4.1. NCS2000的基本结构框架 | 第61-62页 |
4.2. NCS2000译码器的设计 | 第62-66页 |
4.2.1. NCS2000的指令结构和译码器读入电路 | 第62-64页 |
4.2.2. 译码器的结构 | 第64-65页 |
4.2.3. 译码状态机的设计 | 第65-66页 |
4.3. 已译码队列的精确访问控制设计 | 第66-68页 |
4.3.1. 已译码队列的组成 | 第66-67页 |
4.3.2. 精确控制访问的实现 | 第67-68页 |
4.3.3. 结果统计 | 第68页 |
4.4. 已译码队列的门控时钟设计 | 第68-72页 |
4.4.1. 内嵌时钟平衡单元设计 | 第69-71页 |
4.4.2. 统计结果 | 第71-72页 |
4.5. 译码逻辑的设计 | 第72-73页 |
4.6.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微程序部件的设计 | 第74-90页 |
5.1. NCS2000微程序部件的体系结构 | 第74-77页 |
5.1.1. 输入地址选择 | 第75-76页 |
5.1.2. 指令拼接电路 | 第76-77页 |
5.2. 微程序ROM的分区设计 | 第77-79页 |
5.3. 下地址转移逻辑中堆栈的优化设计 | 第79-84页 |
5.3.1. 下地址转移逻辑的基本结构 | 第79-83页 |
5.3.2. 堆栈的功耗优化设计 | 第83-84页 |
5.4. 微程序优化编码的研究 | 第84-89页 |
5.4.1. NCS2000的微指令集 | 第85-86页 |
5.4.2. 微程序ROM的结构 | 第86-87页 |
5.4.3. 低功耗考虑的NCS2000微指令编码 | 第87-89页 |
5.5. 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运算器的设计 | 第90-106页 |
6.1. NCS2000运算器的基本结构 | 第90-93页 |
6.1.1. 乘法控制状态机 | 第91-92页 |
6.1.2. 除法控制状态机 | 第92-93页 |
6.2. 低功耗加法器研究 | 第93-98页 |
6.2.1. 各种加法器结构的分析 | 第94-95页 |
6.2.2. 加法器性能参数分析 | 第95-96页 |
6.2.3. 加法器的实现 | 第96-97页 |
6.2.4. 结果统计 | 第97-98页 |
6.3. 移位寄存器的设计 | 第98-102页 |
6.3.1. 移位寄存器的结构 | 第98-100页 |
6.3.2. 移位指令的分析 | 第100-101页 |
6.3.3. 移位器实现结构 | 第101-102页 |
6.3.4. 结果统计 | 第102页 |
6.4. 动态操作数交换 | 第102-105页 |
6.4.1. 动态操作数交换电路结构 | 第103-104页 |
6.4.2. 结果统计 | 第104-105页 |
6.5.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有限状态机的低功耗设计技术 | 第106-115页 |
7.1. 有限状态机的描述 | 第106-107页 |
7.2. 有限状态机的低功耗设计方法 | 第107-109页 |
7.2.1. 控制状态编码 | 第107-108页 |
7.2.2. 门控FSM | 第108-109页 |
7.2.3. 选择时钟FSM | 第109页 |
7.2.4. 垂直状态分解法 | 第109页 |
7.3. 状态分解法 | 第109-113页 |
7.3.1. 有限状态机分解原理 | 第110-112页 |
7.3.2. 低功耗的状态分解 | 第112-113页 |
7.4. 译码状态机设计 | 第113-114页 |
7.5.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