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罗马法和欧洲共同法上的买卖与所有权的移转 | 第14-51页 |
第一节 罗马法上买卖的法律结构 | 第14-41页 |
一、 罗马法上买卖的法律形式的发展 | 第15-19页 |
(一) 从互易到买卖 | 第15-16页 |
(二) 现金买卖——要式买卖(mancipatio)及其他 | 第16-17页 |
(三) 作为合意契约的买卖契约的出现 | 第17-19页 |
二、 要式买卖(mancipatio)及让渡(traditio)的法律结构 | 第19-23页 |
三、 合意性的买卖契约的法律结构 | 第23-40页 |
(一) 合意性的买卖契约仅生债的效果 | 第23-24页 |
(二) 出卖人的义务构成 | 第24-34页 |
(三) 出卖人义务构成的法律内涵及买受人保护的问题 | 第34-36页 |
(四) 出卖人义务构成的特殊性对买卖契约法律结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五) 让渡的移转所有权的效果与买卖的关系——IustaCausaTraditionis | 第37-39页 |
(六) 买受人的付款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 | 第39-40页 |
四、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欧洲共同法上的买卖与所有权的移转 | 第41-51页 |
一、 主要问题 | 第42-43页 |
二、 交付对于所有权移转的必要性 | 第43-46页 |
三、 所有权移转要素的主观化 | 第46-48页 |
四、 出卖人义务与买卖契约的要素 | 第48-50页 |
五、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二章 近现代法上所有权移转的三种模式 | 第51-121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51-58页 |
一、 以权利的设定或移转为标的的契约的分类 | 第51-53页 |
二、 契约与权利的移转或设定:三种基本模式 | 第53-56页 |
三、 交易安全的保护与所有权移转的模式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意思主义 | 第58-87页 |
一、 意思主义的历史演进 | 第58-67页 |
二、 意思主义之下能否成立移转所有权的债务 | 第67-71页 |
三、 买受人在出卖人不履行交付标的物义务时的诉权 | 第71-74页 |
四、 买受人破产的情形 | 第74-78页 |
五、 对抗第三人的问题 | 第78-82页 |
六、 小结:意思主义——对概念法学的挑战 | 第82-87页 |
第三节 要因主义 | 第87-102页 |
一、 要因主义——欧洲法律传统的主流 | 第87-92页 |
(一) 罗马法上的要因主义 | 第87-89页 |
(二) 中世纪法学上的立场 | 第89-91页 |
(三) 要因主义在近现代民法典上的体现 | 第91-92页 |
二、 要因主义——以瑞士法为例 | 第92-99页 |
(一) 要因主义在瑞士法上的确立 | 第93-94页 |
(二) 瑞士法的传统 | 第94-97页 |
(三) 瑞士法上买卖的要因主义结构的分析 | 第97-99页 |
三、 要因主义的法律结构 | 第99-102页 |
第四节 无因主义 | 第102-121页 |
一、 无因主义的起源 | 第102-114页 |
(一) 罗马法 | 第102-106页 |
(二) 原因理论的演进:走向无因主义 | 第106-111页 |
(三) 萨维尼的理论及德国民法典对无因主义的继受 | 第111-114页 |
二、 无因主义理论的要点 | 第114-116页 |
三、 对抽象主义的批评:缺点和优点 | 第116-119页 |
(一) 主要的批评 | 第116-118页 |
(二) 优点 | 第118-119页 |
四、 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三章 有关买卖契约法律结构的两个问题 | 第121-136页 |
第一节 买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 | 第121-130页 |
一、 罗马法及主要民法典之规定 | 第122页 |
二、 罗马法上买卖的法律结构和他人之物的买卖 | 第122-124页 |
三、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 第124-126页 |
四、 意思主义与无权处分 | 第126-128页 |
五、 综合分析检讨 | 第128-129页 |
六、 结论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所有权移转的模式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 第130-13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30-131页 |
二、 规范冲突的解决方案及其启示 | 第131-136页 |
第四章 英美法上买卖契约中所有权移转的问题 | 第136-146页 |
一、 所有权的概念 | 第136-137页 |
二、 对所有人的救济 | 第137-139页 |
三、 买卖契约下财产权的移转 | 第139-143页 |
四、 买卖契约存在效力瑕疵时的所有权归属 | 第143-144页 |
五、 关于土地的规则 | 第144-145页 |
六、 小结 | 第145-146页 |
结论 | 第146-148页 |
参考书目 | 第148-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