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

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致谢第1-4页
中文摘要第4-9页
第一章 导言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目标与假设第10-11页
 1.3 文献回顾第11-13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3-15页
 1.5 本文的结构第15-16页
上篇 基本概念、理论分析框架与背景综述第16-68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6-29页
  2.1 粮食安全第16-19页
  2.2 粮食生产、波动与储备水平第19-23页
  2.3 粮食贸易与自给率第23-25页
  2.4 禁运第25-27页
  2.5 粮食分配与可获性第27-29页
 第三章 一般分析框架第29-45页
  3.1 粮食供求的波动第29-32页
  3.2 蛛网理论与扩大生产第32-35页
  3.3 储备的目标和成本第35-38页
  3.4 贸易与粮食安全第38-41页
  3.5 可获性第41-45页
 第四章 对粮食禁运的理论分析第45-54页
  4.1 粮食贸易与禁运第45-46页
  4.2 禁运效果分析第46-50页
  4.3 禁运成本分析第50-52页
  4.4 实施有效禁运必须满足的条件第52-54页
 第五章 背景综述第54-68页
  5.1 我国的粮食安全制度与政策第54-61页
  5.2 我国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和地区差异第61-65页
  5.3 我国的粮食贸易与粮食自给第65-68页
下篇 实证分析第68-138页
 第六章 国际市场的粮食可供性分析第68-79页
  6.1 世界粮食供求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第68-70页
  6.2 时点可供性分析——波动的异步性第70-79页
 第七章 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第79-90页
  7.1 外汇支付能力和经济福利的分析第79-83页
  7.2 价格水平分析第83-86页
  7.3 价格波动关联分析第86-90页
 第八章 禁运的实证分析第90-112页
  8.1 美国粮食外交历史回顾及效果评价第90-103页
  8.2 美国对前苏联1980-81年粮食禁运的条件及失败原因分析第103-107页
  8.3 美国对我国实行粮食禁运的可能性第107-112页
 第九章 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储备保障程度的分析第112-122页
  9.1 我国粮食后备储备的合理规模第112-114页
  9.2 统一的国内市场对最大粮食储备规模的影响第114-119页
  9.3 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对储备水平的影响第119-122页
 第十章 利用市场机制增强粮食可获性的分析第122-135页
  10.1 提高粮食可获性的途径选择第122-124页
  10.2 购买力与粮食保障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第124-129页
  10.3 结构调整对农业增长贡献的经济分析第129-130页
  10.4 粮食政策与农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经济分析第130-135页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第135-138页
参考书目第138-143页
英文摘要第143-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鄱阳湖区开发研究
下一篇: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和移民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