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 第9页 |
1.1.2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3 外国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4 印度、巴西玉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配合力 | 第12-14页 |
1.2.1 配合力的概念 | 第12页 |
1.2.2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 | 第12-13页 |
1.2.2.1 测定时期 | 第12-13页 |
1.2.2.2 测定方法 | 第13页 |
1.2.3 配合力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3 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及划分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杂种优势的概念 | 第14-15页 |
1.3.2 杂种优势群 | 第15页 |
1.3.3 杂种优势模式 | 第15页 |
1.4 划分杂种优势群的方法 | 第15-21页 |
1.4.1 形态标记法 | 第16页 |
1.4.2 系谱分析法 | 第16-17页 |
1.4.3 同工酶酶谱分析法 | 第17页 |
1.4.4 数量遗传学方法 | 第17-18页 |
1.4.5 DNA分子标记分析法 | 第18-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基本技术路线、意义 | 第21-23页 |
1.5.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1页 |
1.5.2 本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3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实验室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1.2.1 DNA的提取 | 第24页 |
2.1.2.2 SSR检测 | 第24-26页 |
2.2 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2.2.3 田间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56页 |
3.1 实验室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1.1 SSR检测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1.2 种质间遗传差异分析 | 第31页 |
3.1.3 种质间的UPGMA聚类分析 | 第31-32页 |
3.1.4 印度、巴西玉米自交系的多样性分析 | 第32-33页 |
3.2 田间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56页 |
3.2.1 方差分析 | 第33-36页 |
3.2.2 一般配合力分析 | 第36-43页 |
3.2.2.1 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7-38页 |
3.2.2.2 百粒重和出籽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8-39页 |
3.2.2.3 散粉期和吐丝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3.2.2.4 秃尖长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40页 |
3.2.2.5 株高和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40-41页 |
3.2.2.6 穗长和穗粗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41-42页 |
3.2.2.7 穗行数和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42-43页 |
3.2.3 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43-52页 |
3.2.3.1 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3-44页 |
3.2.3.2 散粉期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4页 |
3.2.3.3 吐丝期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3.2.3.4 株高特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5-46页 |
3.2.3.5 穗位高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6-47页 |
3.2.3.6 穗长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7页 |
3.2.3.7 穗粗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7-48页 |
3.2.3.8 穗行数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8-49页 |
3.2.3.9 行粒数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49-50页 |
3.2.3.10 秃尖长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 | 第50页 |
3.2.3.11 百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50-51页 |
3.2.3.12 出籽率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 | 第51-52页 |
3.2.4 60份杂交组合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及对照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 | 第52-56页 |
3.2.4.1 60份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总配合力相关性分析 | 第52-55页 |
3.2.4.2 60份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对照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60页 |
4.1 39份玉米自交系的SSR分子标记分析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4.2 60个杂交组合12个主要农艺性状联合方差分析评价 | 第58页 |
4.3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效应、对照杂种优势分析评价50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1 读研期刊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