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产业结构变化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4-19页 |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 第14页 |
| ·拉尼斯-费景汉模式 | 第14-15页 |
| ·乔根森模式 | 第15-16页 |
| ·托达罗模式 | 第16页 |
| ·产业结构变化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 | 第16-19页 |
| ·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流动的决定作用 | 第17-18页 |
|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化的促进作用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 第19-27页 |
| ·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与基本特征 | 第19-22页 |
| ·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 | 第19-22页 |
|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 第22页 |
|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特征与变化趋势 | 第22-27页 |
| ·劳动力流动的数量变化状况 | 第23页 |
| ·年龄与性别结构变化状况 | 第23-24页 |
| ·受教育程度 | 第24-25页 |
| ·行业与地域分布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 | 第27-30页 |
| ·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 第27-28页 |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27页 |
| ·模型选择 | 第27-28页 |
| ·实证分析 | 第28-29页 |
| ·结果说明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与劳动力流动的相互影响 | 第30-36页 |
| ·数据来源及模型选择 | 第30-31页 |
|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30页 |
| ·模型选择 | 第30-31页 |
| ·实证分析 | 第31-36页 |
| ·单位根检验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1-32页 |
| ·协整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32-33页 |
|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 | 第33-36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36-39页 |
| ·主要结论 | 第36-37页 |
| ·研究展望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在学期间的硏究成果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