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群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隧道事故特点及灾害性分析 | 第12-15页 |
·隧道群事故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12-14页 |
·隧道群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14页 |
·隧道群交通事故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国内外隧道安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33页 |
·隧道的分类 | 第19页 |
·我国公路隧道运营现状 | 第19页 |
·隧道群行车安全因素分析 | 第19-23页 |
·人的因素 | 第20-21页 |
·车辆因素 | 第21-22页 |
·道路因素 | 第22-23页 |
·环境因素 | 第23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车辆安全运营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33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主体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工程分析 | 第25-26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进出口及周边环境分析 | 第26-28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机电系统分析 | 第28-29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应急救援体系分析 | 第29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通风照明分析 | 第29-31页 |
·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管理和养护服务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 第33-51页 |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33-35页 |
·现有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常规评价方法 | 第35页 |
·几种常见评价方法简介 | 第35-3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 第37-47页 |
·AHP简介 | 第37-40页 |
·G_1法确定权重系数 | 第40-44页 |
·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 第44-47页 |
·隧道群安全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7-51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7-48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51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隧道群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65页 |
·评价指标分析和筛选 | 第51-62页 |
·隧道群主体结构评价指标 | 第52-54页 |
·隧道群交通工程设施指标 | 第54-56页 |
·隧道群进出口以及周边环境指标 | 第56-57页 |
·隧道群机电设施指标 | 第57-58页 |
·隧道群应急救援体系指标 | 第58-59页 |
·隧道群通风照明指标 | 第59-60页 |
·隧道群运营安全管理和服务养护指标 | 第60-62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62-64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西汉高速秦岭特长隧道群安全综合评价 | 第65-70页 |
·西汉高速基本资料 | 第65页 |
·评价体系数据调查 | 第65-66页 |
·结果计算 | 第66-68页 |
·西汉高速秦岭特长隧道群安全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评价结果 | 第68页 |
·隧道群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 第68-70页 |
研究成果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资料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