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论 | 第11-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三、理论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四、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14-15页 |
五、本文的方法论视野与具体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六、本文期待的理论创新 | 第16-18页 |
第1章 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进程演变 | 第18-37页 |
一、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主要进程 | 第18-32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学科背景 | 第19-27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 | 第27-29页 |
3、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主要进程 | 第29-32页 |
二、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演变规律 | 第32-34页 |
1、开拓:语文课程文化理论研究的契机 | 第32页 |
2、变化:课程文化从教育文化中独立出去 | 第32-33页 |
3、发展: 从平面研究向立体研究的突破 | 第33-34页 |
三、语文课程文化研究的整体走向 | 第34-37页 |
1、重建概念:回归语文课程文化的本体研究 | 第34-35页 |
2、创构体系:建构语文课程文化的系统理论 | 第35-36页 |
3、整合实践: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进程 | 第36-37页 |
第2章 语文课程文化的本质探讨 | 第37-62页 |
一、语文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 | 第37-55页 |
1、文化及其思维的哲学方式 | 第37-44页 |
2、课程及其内涵解析 | 第44-49页 |
3、语文课程的文化敞开 | 第49-55页 |
二、内涵与外延:语文课程文化释义 | 第55-62页 |
1、什么是语文课程文化 | 第55-56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的内涵解析 | 第56-60页 |
3、语文课程文化的外延界定 | 第60-62页 |
第3章 语文课程文化的构成探讨 | 第62-86页 |
一、语文课程文化的整体构成 | 第62-65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的静态构成 | 第62-64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的动态构成 | 第64-65页 |
二、语文课程文化的显性结构 | 第65-70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的开展空间:学校——教室 | 第66-67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的组织形式:班级——小组 | 第67-69页 |
3、语文课程文化的内容载体:传统教具—现代教育技术 | 第69-70页 |
三、语文课程文化的隐性结构 | 第70-86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的制度构成 | 第70-80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的精神构成 | 第80-86页 |
第4章 语文课程文化的价值探讨 | 第86-100页 |
一、语文课程文化的价值意义:个人·社会·族类的伦理统一 | 第86-90页 |
1、语文课程文化自身的存在特性 | 第86-88页 |
2、包含于语文课程文化自身当中的内在尺度 | 第88-90页 |
二、语文课程文化的价值诉求 | 第90-95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的内在价值诉求 | 第91-93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的外在价值诉求 | 第93-95页 |
三、语文课程文化的价值实现 | 第95-100页 |
1、文化心理的趋同:语文课程文化价值实现的前提 | 第95-96页 |
2、个人尊严的确立:语文课程文化价值实现的核心 | 第96-97页 |
3、社会情感的凝聚:语文课程文化价值实现的目标 | 第97-98页 |
4、民族精神的承传:语文课程文化价值实现的任务 | 第98-100页 |
第5章 语文课程文化的形态探讨 | 第100-117页 |
一、语文课程文化场的生成 | 第100-111页 |
1、语文课程文化场的界定 | 第101-103页 |
2、语文课程文化场的生成 | 第103-111页 |
二、语文课程文化场的表征 | 第111-114页 |
1、知识符号:经验·知识·文化 | 第111-112页 |
2、语言符号:语言·思维·文化 | 第112-113页 |
3、精神符号:个体·生命·文化 | 第113-114页 |
三、语文课程文化场效应原则 | 第114-117页 |
1、语文课程文化场效应原则之一:文化整合与知识断裂的对抗 | 第114-115页 |
2、语文课程文化场效应原则之二:语义共振与话语霸权的对抗 | 第115-116页 |
3、语文课程文化场效应原则之三:文化隐喻与科学逻辑的对抗 | 第116-117页 |
第6章 语文课程文化的行为探讨 | 第117-150页 |
一、语文课程文化的行为预设 | 第118-122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的他组织行为 | 第118-120页 |
2、语文课程文化的自组织行为 | 第120-122页 |
二、语文课程文化的行为生成 | 第122-138页 |
1、课堂交往:语文课程文化行为展开的基本方式 | 第122-128页 |
2、语文课堂交往行为的文化有效性要求 | 第128-131页 |
3、语文课堂交往行为的实现 | 第131-138页 |
三、语文课程文化的行为反思 | 第138-150页 |
1、语文课程文化的自我反思: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 | 第139-141页 |
2、语文课程文化反思的外推力: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行 | 第141-143页 |
3、语文课程文化反思的内推力:语文教材的变革 | 第143-147页 |
4、语文课程文化反思的表现力:语文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调整 | 第147-150页 |
结语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6页 |
后记 | 第156-158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