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金融生态理论 | 第9-11页 |
·“金融生态环境”的历史追溯 | 第9页 |
·“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 | 第9-10页 |
·“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外延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及要解决的问题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15页 |
第2章 外资银行行为理论及在我国的战略布局 | 第15-29页 |
·外资银行介入理论 | 第15-18页 |
·追随客户战略 | 第15-16页 |
·海外扩张竞争优势 | 第16页 |
·东道国盈利机会 | 第16-17页 |
·东道国监管规定 | 第17页 |
·外资母银行自身因素 | 第17-18页 |
·外资银行介入对东道国影响理论 | 第18-22页 |
·外资银行进入的经济增长效应 | 第19-20页 |
·外资银行进入的金融生态稳定效应 | 第20-21页 |
·外资银行进入的产业变动效应 | 第21-22页 |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历史进程 | 第22-29页 |
·外资银行进入沿革及现状 | 第22-24页 |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布局特点 | 第24-26页 |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 第26-29页 |
第3章 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 第29-35页 |
·吉林省金融生态主体的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资金效益低下,区域银行负担沉重 | 第29-30页 |
·区域金融机构自我调节、自我优化能力差 | 第30-31页 |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31页 |
·金融服务水平低 | 第31页 |
·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尚未形成良性金融生态运行机制 | 第31-33页 |
·现行的法制环境有待改善 | 第33页 |
·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较高 | 第33-35页 |
第4章 外资银行进入对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5-42页 |
·对省内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5-37页 |
·“鲶鱼效应”增进效率 | 第35-36页 |
·有利于引入资金及优化配置 | 第36-37页 |
·对省内经济增长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 第37页 |
·对省内金融生态体系稳定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省内产业变动的影响 | 第38-42页 |
·对省内银行业带来的消极效应 | 第38-40页 |
·对省内银行业带来的积极效应 | 第40-42页 |
第5章 应对外资银行进入对策分析 | 第42-49页 |
·改善吉林省金融生态状况 | 第42-45页 |
·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 第42页 |
·规范中介机构建设 | 第42-43页 |
·提高金融生态主体经营能力 | 第43页 |
·完善金融生态运行机制 | 第43-44页 |
·完善省内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第44-45页 |
·同外资银行形成良好竞合关系 | 第45-49页 |
·合理调整外资银行引进的国别分布 | 第45页 |
·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45-46页 |
·形成省内中外资银行良好竞合局面 | 第46-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附表1 国内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情况一览表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中文摘要 | 第54-57页 |
ABSTRACT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