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30页 | 
| ·油茶概况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概况 | 第11-12页 | 
| ·油茶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 ·亲环素基因 | 第12-20页 | 
| ·植物亲环素基因的结构特点 | 第13-15页 | 
| ·植物亲环素的功能 | 第15-17页 | 
| ·植物亲环素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7-19页 | 
| ·Cyp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19-20页 | 
| ·钙调素 | 第20-27页 | 
| ·钙调素的分布 | 第20页 | 
| ·CaM的结构与性质 | 第20-22页 | 
| ·植物CaM的表达及其所受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 ·钙调素的功能 | 第23-25页 | 
| ·钙调素基因的克隆cDNA及相应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第25-26页 | 
| ·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 第26-27页 | 
| ·亲环素基因和钙调素基因的关系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 ·油茶亲环素和钙调素基因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2 油茶亲环素基因的cDNA隆与结构分析 | 第30-4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0-32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仪器设备 | 第30页 | 
| ·试剂与溶液 | 第30-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菌液的活化、培养大肠杆菌的活化和培养 | 第32页 |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2页 | 
| ·CyP基因克隆的鉴定 | 第32-33页 | 
| ·油茶CyP基因CDS的获得 | 第33页 | 
| ·油茶CyP基因的结构特征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 ·pBlue-CoCyP质粒DNA提取和检测 | 第33-34页 | 
| ·目的克隆的PCR扩增及双向测序结果 | 第34页 | 
| ·CyP基因的鉴定 | 第34-37页 | 
| ·CyP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油茶CyP基因与其他物种CyP基因比较 | 第38-42页 | 
| ·油茶CyP的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 ·讨论 | 第46-48页 | 
| 3 油茶钙调素基因的cDNA克隆 | 第48-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 ·材料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62页 | 
| ·pBlue-CaM质粒DNA提取 | 第48-49页 | 
| ·目的克隆的PCR扩增 | 第49页 | 
| ·油茶钙调素CaM1和CaM2基因的鉴定 | 第49-53页 | 
| ·油茶钙调素基因CaM1和CaM2的cDNA克隆及序列特征分析 | 第53-56页 | 
| ·油茶钙调素与同源植物钙调素的同源性比较 | 第56-58页 | 
| ·蛋白质结构分析 | 第58-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4 亲环素基因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 第63-7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63-66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63-64页 | 
| ·试剂与药品 | 第64页 | 
| ·溶液及培养基 | 第64-6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66页 | 
| ·方法 | 第66-71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9页 | 
| ·亲环素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69-7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6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71-73页 | 
| ·亲环素基因CyP的原核表达 | 第73-75页 | 
| ·亲环素基因的大量表达 | 第75-76页 | 
| ·讨论 | 第76-77页 | 
| 5 结论与创新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7页 | 
| ·创新点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94页 | 
| 附录 | 第94-100页 | 
| 附录A 亲环素基因测序图 | 第94-96页 | 
| 附录B 油茶亲环素构建表达载体PET30A-CoCYP测序结果 | 第96-98页 | 
| 附录C 油茶钙调素(0451)测序图 | 第98-99页 |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