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宗教传播与化世的新范式--佛教在当代中国兴办高等教育之思考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引論第12-19页
 一、問題意識及課題範圍第12-14页
 二、研究現況及研究意義第14-16页
 三、研究策略及預期成果第16-19页
第一章 關於中印佛教教育形態發展之考察第19-54页
 第一節 "佛教教育"與"佛教興辦教育"第20-22页
 第二節 印度佛教教育形態階段性之發展變遷第22-38页
  一、佛教興起前古印度教育之發展概況第22-24页
  二、原始佛教寺院教育的傳統與社會教化的實況第24-26页
  三、部派時期從側重修行到開展經院學之轉型第26-29页
   (一) 佛教信仰智識化的內外在因素第26-28页
   (二) "知識學的佛學"與經院教育第28-29页
  四、大乘佛教的知識主義與教育形態的擴張第29-34页
   (一) 宗教理念之轉向與知識主義的態度第29-32页
   (二) 印度佛教史上代表性的高教機構第32-34页
  五、近代佛教復興運動下高等教育之重興第34-38页
   (一) 制式高教機構的世俗化與學術化走向第35-37页
   (二) 小結第37-38页
 第三節 中國佛教教育的傳統形態與模式變革第38-54页
  一、過去的傳統——譯場、寺院與叢林第40-48页
   (一) 譯場之譯講同宣第40-43页
   (二) 寺院之講學與俗講第43-46页
   (三) 禪林教育之薰修第46-47页
   (四) 小結第47-48页
  二、現在的概況——佛學院與世俗高等學府第48-51页
   (一) 廟產興學風潮下所開展的新式學堂教育第48-50页
   (二) 佛學研究進入國家世俗高等學府第50-51页
  三、未來的新範式——佛教制式大學第51-54页
第二章 當代佛教在中國以外地區體制內高等教育實施之現況第54-76页
 第一節 北傳佛教國家第56-65页
  一、日本第56-60页
  二、韓國第60-64页
  三、越南第64-65页
 第二節 南傳佛教國家第65-71页
  一、斯里蘭卡第67-68页
  二、泰國第68-70页
  三、柬普寨第70-71页
 第三節 歐美地區第71-76页
第三章 基督宗教在華興學之探究——兼論對佛教興學之影響第76-98页
 第一節 基督宗教在中國興辦教會大學之歷史評述第77页
 一、宗教興學與近代中國高等教育之開展第77-79页
 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政策形成始末第79-84页
  (一) 非基督教運動之興起與激化第79-80页
  (二) 反宗教思潮的擴大及非宗教教育思想的形成第80-82页
  (三) 收回教育權運動及"教育與宗教相分離"政策之制定第82-84页
 三、解放後在"去宗教化"政策下教會大學之發展概況第84-88页
  (一) 新政府對於教會大學之接管第84-86页
  (二) 教會大學在台灣復校與興學之變革第86-88页
 第二節 教會興學為佛教興學帶來之影響與經驗啓示第88-90页
 第三節 關於非宗教教育政策的再思考第90-98页
  一、"教育獨立"與"反宗教"第91-92页
  二、宗教的教育價值第92-94页
  三、中國宗教教育之現況與反省第94-98页
第四章 關於台灣佛教興辦大學之研究第98-132页
 第一節 台灣佛教教育發展沿革第98-105页
  一、佛教教育在台灣階段性之發展歷程第99-104页
   (一) 清政府統治時(1684-1895)的蒙昧期第99-100页
   (二) 日本殖民統治下(1895-1945)的初興期第100-101页
   (三) 國民政府遷台後(1945-1987)的重建期第101-103页
   (四) 解嚴後(1987-)的多元發展期第103-104页
  二、社會變遷對於佛教教育變遷的影響第104-105页
 第二節 台灣當代宗教教育實施概況與政策檢討第105-117页
  一、政教分離原則與宗教立法管理的辯證關係第106-108页
  二、現行法令所許可台灣宗教教育實施之概況第108-117页
   (一) 宗教知識教育第109-111页
   (二) 宗教學術教育第111-112页
   (三) 宗教專業教育第112-116页
   (四) 宗教興辦教育第116-117页
 第三節 隱性的宗教教育——以佛教大學為探討核心第117-123页
  一、興學政策限制所體現之潛在宗教教育功能第117-119页
  二、台灣佛教興學的時代意義與社會義涵第119-121页
   (一) "心靈科學"為精神文明空虛之後現代帶來另類曙光第119页
   (二) "人文化成"教育理念對實用主義教育生態產生衝擊第119-120页
   (三) "人間佛教"多元化、本土化發展有了全新之著力點第120-121页
  三、佛教大學之宗教與學術自由關係的檢討第121-123页
 第四節 佛教已興辦大學之辦學概況與特色比較第123-132页
  一、五所佛教已興辦大學之辦學概況第123-127页
   (一) 華梵大學第123-124页
   (二) 慈濟大學第124-125页
   (三) 南華大學第125页
   (四) 玄奘大學第125-126页
   (五) 佛光大學第126-127页
  二、佛教已興辦大學比較綜述第127-129页
  三、關於佛教已興辦大學的一點省思第129-132页
第五章 當代中國大陸佛教民辦高等教育芻議第132-155页
 第一節 佛教在大陸本土興辦大學之政策檢視與法理探討第133-144页
  一、公辦與官督民辦的佛教興學第134-137页
  二、佛教團體做為民辦教育主體適格性之探討第137-138页
  三、佛教興學及"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理論上之協調第138-140页
  四、關於當前佛教興學之反思第140-144页
   (一) 現實意義第140-143页
   (二) 現實困境第143-144页
 第二節 佛教大學具體辦學規劃之初步構想第144-152页
  一、就佛教現實發展處遇言,以世俗綜合大學形態為優先第144-148页
   (一) 辦學形態第144-147页
   (二) 學科設置第147-148页
   (三) 生源對象第148页
  二、就兼顧儈才培養言,應建立大學與佛學院互動之管道第148-150页
   (一) 師資代訓第149-150页
   (二) 課程共享第150页
   (三) 學歷採認第150页
  三、就人才流動與出路言,大學必須設置周邊配套之工程第150-152页
   (一) 文化教育事業第151页
   (二) 公益慈善事業第151-152页
   (三) 護生環保事業第152页
 第三節 結論第152-155页
參考文獻第155-162页
附錄一第162-164页
附錄二第164-167页
附錄三第167-171页
附錄四第171-176页
後記第176-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省世界银行贷款基本卫生服务(卫生Ⅷ)项目评价研究
下一篇: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