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本研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往复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往复式机械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往复式机械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2 往复机械运动副磨损故障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学分析 | 第13-34页 |
| ·磨损间隙机构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连续接触模型 | 第13页 |
| ·二状态模型 | 第13-14页 |
| ·三状态模型 | 第14页 |
| ·往复机械磨损故障动力学方程 | 第14-22页 |
| ·曲柄和连杆大头连接副磨损故障动力学模型 | 第14-17页 |
| ·滑块和连杆小头连接副磨损故障动力学模型 | 第17-19页 |
| ·两处同时出现磨损故障的动力学模型 | 第19-22页 |
| ·动力学方程求解 | 第22-24页 |
| ·Runge-Kutta(龙格库塔)方法 | 第23-24页 |
| ·磨损故障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 第24页 |
| ·隔膜泵磨损故障动力学分析及非线性特性研究 | 第24-32页 |
| ·动态响应 | 第25-30页 |
| ·非线性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3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往复机械故障诊断研究 | 第34-45页 |
| ·分形与混沌 | 第34-36页 |
| ·分形与混沌 | 第34-35页 |
| ·分形用于往复机械设备故障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 ·关联维数的计算 | 第36-37页 |
| ·李亚普诺夫指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 ·关联维数和李亚普诺夫指数在往复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第38-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基于EMD和AR模型的RBF网络故障诊断研究 | 第45-58页 |
| ·基于EMD和AR模型的RBF网络故障诊断方法的提出 | 第45-46页 |
| ·基于EMD和AR模型的RBF网络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 | 第46-50页 |
| ·EMD方法 | 第46-47页 |
| ·时间序列模型 | 第47-48页 |
| ·RBF网络 | 第48-50页 |
| ·基于EMD、AR模型的RBF网络故障诊断研究 | 第50-57页 |
| ·基于EMD、AR模型的RBF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50-52页 |
| ·基于EMD、AR模型的RBF网络在往复机械故障诊断的应用 | 第52-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总结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