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1 导论 | 第14-3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26页 |
| ·文献综述 | 第26-31页 |
| ·本文的研究基点 | 第31-32页 |
| ·论文的内容结构体系 | 第32-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34-36页 |
| 2 相关理论分析 | 第36-46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6-38页 |
| ·波特钻石理论(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 第38-40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40-42页 |
| ·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 第42-44页 |
| ·农业产业链理论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3 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生态农业集群的提出与界定 | 第46-58页 |
| ·生态农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 第46-50页 |
| ·现阶段发展生态农业集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50-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4 生态农业集群的基本架构 | 第58-91页 |
| ·农户:生态农业集群的基础构件 | 第59-65页 |
| ·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农业集群的核心构件 | 第65-73页 |
|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厂商(组织):生态农业集群的辅助构件 | 第73-75页 |
| ·消费者:生态农业集群的源动力 | 第75-83页 |
| ·政府:生态农业集群的宏观调控者 | 第83-90页 |
| ·小结 | 第90-91页 |
| 5 生态农业集群的作用机理 | 第91-102页 |
| ·农业资源禀赋差异:生态农业集群的诱因 | 第91-92页 |
|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生态农业集群的重要力量 | 第92-94页 |
| ·集群学习效应:生态农业集群优势的持续动力 | 第94-97页 |
| ·合作与博弈:生态农业集群的内在机制 | 第97-100页 |
| ·路经依赖:生态农业集群成长的基础 | 第100-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2页 |
| 6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02-121页 |
|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与实质 | 第102-103页 |
| ·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 第103-106页 |
|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06-111页 |
| ·生态农业集群竞争力判断矩阵的构造及一致性检验 | 第111-11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117-121页 |
| 7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实践考察(市域) | 第121-137页 |
|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 第121-123页 |
|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的基本架构 | 第123-132页 |
|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效益(竞争力)分析 | 第132-135页 |
| ·简要评析 | 第135-137页 |
| 8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实践考察(县域) | 第137-148页 |
|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 第137-138页 |
|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的基本架构 | 第138-143页 |
| ·栖霞市生态果业集群效益(竞争力)分析 | 第143-146页 |
| ·简要评析 | 第146-148页 |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148-1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148-150页 |
| ·现阶段加快我国生态农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150-15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5-164页 |
| 附录:我国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 第164-167页 |
| 致谢 | 第167-169页 |
| 在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