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网络结构的垃圾邮件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2-29页 |
·垃圾邮件概述 | 第12-14页 |
·垃圾邮件的概念 | 第12页 |
·垃圾邮件的历史 | 第12-13页 |
·垃圾邮件的危害 | 第13-14页 |
·SMTP协议简介 | 第14-17页 |
·SMTP常见命令 | 第14-15页 |
·邮件投递模型 | 第15-16页 |
·SMTP协议执行流程 | 第16-17页 |
·反垃圾邮件相关技术 | 第17-23页 |
·传统过滤技术 | 第17-20页 |
·分布式过滤技术 | 第20-21页 |
·其它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P2P网络概述 | 第23-29页 |
·P2P网络的定义 | 第23页 |
·P2P的网络特征 | 第23-24页 |
·P2P网络的应用 | 第24-25页 |
·P2P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25-29页 |
第3章 基于P2P网络结构的垃圾邮件识别方案 | 第29-40页 |
·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 | 第29-31页 |
·网络体系结构 | 第29-31页 |
·优点 | 第31页 |
·邮件处理过程 | 第31-33页 |
·系统行为描述 | 第33-38页 |
·终端用户层 | 第35页 |
·邮件服务器层 | 第35-38页 |
·超级节点层 | 第38页 |
·安全问题 | 第38-40页 |
第4章 基于P2P网络的垃圾邮件识别技术研究 | 第40-66页 |
·引言 | 第40页 |
·垃圾邮件的SMTP行为分析 | 第40-47页 |
·SMTP行为识别子系统的设计 | 第47-54页 |
·垃圾邮件识别模型 | 第48-50页 |
·功能模块划分 | 第50-51页 |
·子系统流程图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邮件摘要算法研究 | 第54-66页 |
·邮件摘要算法的要求 | 第54-55页 |
·常见邮件摘要算法简介 | 第55-56页 |
·NilSimsa算法简介 | 第56-58页 |
·NilSimsa算法分析 | 第58-59页 |
·Nilsimsa算法改进 | 第59-61页 |
·改进前后的Nilsimsa算法性能评测 | 第61-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