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2.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经验的分析和借鉴 | 第12-18页 |
·西方国家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动因 | 第12-13页 |
·对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情况的小结 | 第13-15页 |
·按改革模式的强度划分 | 第13-14页 |
·按改革的推进方式划分 | 第14页 |
·按实施权责发生制的范围划分 | 第14-15页 |
·国际组织对权责发生制的认可 | 第15页 |
·借鉴西方国家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 第15-18页 |
·权责发生制改革需要法律保障 | 第15-16页 |
·转变政府观念为改革提供思想保障 | 第16页 |
·改革要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 第16-17页 |
·相关技术和人才资源的支持 | 第17页 |
·引进权责发生制一定要考虑本国国情 | 第17-18页 |
3.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理论分析 | 第18-25页 |
·几种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分析 | 第18-22页 |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 第18-22页 |
·受托责任的变化对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影响 | 第22页 |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对政府会计目标的影响 | 第22-25页 |
·收付实现制基础与政府会计目标 | 第23页 |
·权责发生制基础与政府会计目标 | 第23-24页 |
·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与政府会计目标 | 第24页 |
·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与政府会计目标 | 第24-25页 |
4. 我国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我国预算会计使用的会计基础现状 | 第25-26页 |
·收付实现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第25页 |
·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 第25-26页 |
·我国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必然性分析 | 第26-30页 |
·是实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 第26-27页 |
·有利于推动财政综合体制改革 | 第27页 |
·是完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需要 | 第27-28页 |
·是强化政府受托责任的必然要求 | 第28页 |
·是提高政府绩效的必然要求 | 第28-29页 |
·是政府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5. 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的相关改革 | 第30-39页 |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 | 第30-31页 |
·与预算体制改革充分结合,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 第31-35页 |
·深化财政综合体制改革 | 第31-34页 |
·完成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 第34-35页 |
·改革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建立我国政府会计体系 | 第35-36页 |
·完善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建立政府财务信息有效披露制度 | 第36-39页 |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要特征 | 第36页 |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体系 | 第36-37页 |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 | 第37-38页 |
·完善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其他事项 | 第38-39页 |
6. 我国政府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措施 | 第39-47页 |
·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条件 | 第39-41页 |
·做好相关的前期配套改革工作 | 第39页 |
·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和验证 | 第39-40页 |
·进行必要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40页 |
·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保障 | 第40-41页 |
·相关的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的支持 | 第41页 |
·我国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措施 | 第41-47页 |
·我国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范围和程度的选择 | 第41-42页 |
·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 第42-44页 |
·预算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 | 第44页 |
·实行渐进式转变 | 第44-45页 |
·暂不计提政府固定资产折旧 | 第45-46页 |
·对养老保险金等其他事项的处理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