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依据 | 第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复杂油气层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复杂油气层储层特征 | 第13-14页 |
·复杂油气层饱和度解释模型 | 第14-17页 |
·复杂油气层识别评价 | 第17-19页 |
·流动单元研究 | 第19-21页 |
·南堡凹陷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南堡凹陷复杂油气层储层特征研究 | 第24-35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4-27页 |
·岩石类型 | 第24页 |
·碎屑颗粒特征 | 第24-25页 |
·填隙物特征 | 第25-27页 |
·物性特征 | 第27-31页 |
·储油物性分析 | 第27-28页 |
·孔隙空间类型 | 第28-29页 |
·孔隙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水性特征 | 第31-32页 |
·含油性特征 | 第32-33页 |
·电性特征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复杂背景条件下的电测井响应特征及机理分析 | 第35-64页 |
·水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35-38页 |
·水性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复杂水性条件下电测井响应特征实例分析 | 第36-38页 |
·岩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48页 |
·高束缚水含量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39-41页 |
·强粘土附加导电性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砂泥岩薄互层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42-45页 |
·复杂岩性条件下电测井响应特征实例分析 | 第45-48页 |
·盐水泥浆侵入影响因素研究 | 第48-56页 |
·泥浆侵入机理概述 | 第48-51页 |
·盐水泥浆侵入对储层特征的影响 | 第51-52页 |
·盐水泥浆侵入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52-55页 |
·盐水泥浆侵入条件下电测井响应特征实例分析 | 第55-56页 |
·井斜影响因素研究 | 第56-63页 |
·斜井电测井响应研究方法概述 | 第57页 |
·井斜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57-61页 |
·斜井条件下电测井响应特征实例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基于流动单元的储层类型划分 | 第64-77页 |
·流动单元划分原则 | 第64-65页 |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 第65-67页 |
·取心井段流动单元划分 | 第67-69页 |
·流动单元的测井刻度 | 第69-70页 |
·流动单元展布 | 第70-76页 |
·井剖面分层 | 第70-74页 |
·流动单元展布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复杂油气层饱和度模型的建立 | 第77-102页 |
·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 | 第77-94页 |
·阿尔奇参数特征 | 第78-80页 |
·m、n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80-83页 |
·变参数法确定阿尔奇参数 | 第83-91页 |
·基于流动单元确定阿尔奇参数 | 第91-94页 |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 第94-100页 |
·基于离心实验分析束缚水饱和度校正方法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 第94-99页 |
·基于流动单元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复杂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及评价体系 | 第102-132页 |
·多信息融合建立交会图版识别油气层 | 第102-120页 |
·不同测井环境下流体性质敏感信息分析 | 第102-104页 |
·基于岩性差异的多参数油水层识别图版 | 第104-112页 |
·基于粘土束缚水差异的油水层识别图版 | 第112-116页 |
·测井与录井信息融合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 | 第116-120页 |
·基于流动单元的油水层识别图版 | 第120-123页 |
·复杂环境下电测井响应反演 | 第123-131页 |
·反演基本原理概述 | 第123页 |
·基于图版校正井斜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基于三参数反演校正盐水泥浆侵入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 第124-131页 |
·小结 | 第131-132页 |
结论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