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论张彦远对“气韵”的新释及对后世人物画形神观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2页
 (一) 选题意义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一 中国人物画“形神”问题的提出第12-18页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形神观第12-14页
  1 先秦哲学家对“形神”内涵的阐释第12-13页
  2 秦汉时期的“形神”观第13-14页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形神”观第14-18页
  1 关于顾恺之“形神”理论的两个重要命题第14-15页
  2 谢赫“六法”论之“气韵”第15-18页
二 张彦远对“六法”之“气韵”的新释第18-31页
 (一)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与“经营位置”第18-20页
 (二) 张彦远对“气韵”概念的转义第20-21页
 (三) 张彦远的绘画形神观第21-24页
  1 主张形神统一第22-23页
  2 更重视“神”的方面第23页
  3 解决形神问题的关键——“立意”与“用笔”第23-24页
 (四) 唐杰出人物画家绘画风格及作品简析第24-31页
  1 阎立本人物画的语言特征第24-27页
  2 吴道子绘画的风格特征第27-31页
三 张彦远对后世人物画形神观的影响第31-49页
 (一) 宋元时期的人物画理论第31-34页
  1 郭若虚的人物画理论第31-33页
  2 元代王绎的肖像画理论第33-34页
 (二) 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形神理论第34-41页
  1 背景概述第34-35页
  2 沈宗骞等人的人物画形神理论第35-41页
 (三) 沈宗骞人物画理论对清人物画家创作的影响第41-49页
  1 费丹旭人物画分析第41-43页
  2 钱慧安人物画分析第43-44页
  3 任伯年人物画分析第44-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锦州地区清末和民国时期画家研究
下一篇:格哈德·里希特照片绘画及其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