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矿物学论文--矿物的物理化学论文

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发展方向第14-19页
   ·地震岩石物理学定义第14-16页
   ·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历程第16-17页
   ·地震岩石物理学发展趋势第17-19页
第2章 国内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内容第19-25页
   ·国内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现状第19-20页
   ·地震岩石物理学应用研究思路第20-21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目标第21-2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创新目标第23-25页
第3章 地震岩石物理学应用基础第25-76页
   ·有效介质理论模型第25-34页
     ·空间平均模型第26-30页
     ·自适应和散射理论模型第30-34页
   ·多孔介质的流体机制模型第34-44页
     ·Gassmann方程第35-37页
     ·Biot理论第37-39页
     ·喷流机制第39-40页
     ·BISQ模型第40-42页
     ·斑块饱和模型第42-44页
   ·孔隙流体的地震特性第44-51页
     ·气体模型第44-46页
     ·死油和活油模型第46-48页
     ·水/盐水模型第48-50页
     ·混合流体模型第50-51页
   ·速度影响因素分析(经验关系)第51-74页
     ·岩石密度与速度的关系第54-56页
     ·压力与岩石速度的关系第56-58页
     ·温度与岩石速度的关系第58-59页
     ·岩石孔隙度与速度的关系第59-62页
     ·泥质含量对岩石速度的影响第62-64页
     ·流体饱和度与岩石速度的关系第64-66页
     ·纵、横波速度关系和V_P/V_S第66-69页
     ·岩石各向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第69-71页
     ·波的衰减和速度频散机制讨论第71-74页
   ·实验室测试方法与模拟技术第74-76页
第4章 准噶尔盆地腹部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第76-137页
   ·研究区地质概况与勘探进展第76-84页
     ·腹部地层与构造特征第78-80页
     ·研究区油气地质条件第80-83页
     ·勘探进展与油气成果第83-84页
   ·地震岩石物理学的研究需求第84-87页
     ·隐蔽圈闭识别与预测第84-86页
     ·勘探难点及研究需求第86-87页
   ·岩样采集、测试和取样井况第87-91页
     ·岩样采集、制备与测试第87-88页
     ·取样井与岩样分布情况第88-91页
   ·测试数据的地震岩石物理分析第91-114页
     ·速度与压力的关系分析第91-94页
     ·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分析第94-95页
     ·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分析第95-97页
     ·泥质含量的影响作用分析第97-98页
     ·速度与孔渗参数关系分析第98-100页
     ·速度与饱和度的关系分析第100-102页
     ·纵、横波速度关系及特征分析第102-105页
     ·主要井区的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第105-114页
   ·岩石弹性参数流体敏感性分析第114-124页
     ·速度比、波阻抗及泊松比第116-118页
     ·弹性模量及弹性系数第118-121页
     ·不同弹性参数的组合效果第121-123页
     ·各种参数的流体敏感性对比第123-124页
   ·孔隙流体替换与地震反演第124-135页
     ·流体替换的实际计算第124-128页
     ·研究区Y1井流体替换第128-131页
     ·地震属性和弹性参数反演第131-135页
   ·研究区地震岩石物理学模型第135-137页
第5章 取得的成果、认识与启示第137-144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37-141页
   ·重要创新成果第141-142页
   ·认识与启示第142-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礁滩相储层地震预测及油气检测技术研究--以四川盆地川东北SYB地区为例